不少企業老闆和網站接案者,可能都遇過這樣的狀況:
-
網站做了快兩年還沒上線。
-
報價從幾萬元到數十萬元都有。
-
網站形式上完成了,卻沒有帶來任何商業效益。
這些問題常見於 需求分工不明確,加上對「網站成本構成」缺乏共識。本文將以四大網站類型與實際案例,分享為什麼網站常常結不了案,以及如何避免「做出一個沒效益的網站」。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為什麼網站做了很久做不出來?
-
分工模糊
-
企劃、內容、SEO、程式,到底誰要做?
-
老闆以為網站製作廠商會包辦,廠商卻以為企業老闆會提供,最後雙方互等。
-
-
內容供應斷層
-
公司簡介、產品圖、案例影片往往遲遲沒有補齊,導致專案進度停擺。
-
-
形式完成,效益缺席
-
網站看似完成,但缺乏 SEO、行銷追蹤與轉換優化,成為一個「電子型錄」,卻無法帶來客戶。
-
-
過度依賴「感覺」與反覆確認
-
每一個環節(企劃、設計、程式)都出現多種版本,需層層向上呈報,反覆確認。
-
若上層主管覺得「不對勁」或「沒有感覺」,就得全部重來。
-
憑「感覺」決策,往往導致專案時間成本無限放大,最後變成拖延專案完成的主因之一。
-
為什麼網站報價落差這麼大?
網站不是單純的「切版+上線」,而是一個完整的前中後流程。
-
前期成本:需求企劃、使用者動線、行銷定位、SEO策略。
-
中期成本:文案內容、美術設計、攝影影片、前後端工程、購物流程優化。
-
後期成本:主機維護、安全更新、內容維護、數據追蹤、SEO調整、行銷延伸。
👉 當這些流程都有涵蓋,報價自然可能到數十萬;
👉 若只做最基本的頁面建置,幾萬元就能完成,但通常無法發揮真正效益。
四大網站類型對照表
類型 | 目的 | 關鍵要素 | 適合對象與情境 |
---|---|---|---|
形象網站 | 建立品牌形象、提升專業感 | 設計美感、SEO、案例與新聞更新 | 顧問、服務業、品牌初期 |
購物網站 | 銷售商品、線上交易 | 購物流程優化、金流串接、會員系統、行銷追蹤 | 電商、零售業、餐飲外送 |
綜合型網站 | 兼顧品牌+銷售 | 品牌首頁+購物系統、SEO+轉換優化、內容行銷 | 已有品牌知名度,想要同時強化形象與營收的企業 |
活動網站 | 快速推廣活動或專案 | 一頁式設計、行動導向(報名、下載、下單)、廣告投放 | 活動宣傳、展覽、產品發表、期間限定優惠 |
雲祥經驗:客群如果有B2B 與 B2C ,建議分開製作
許多企業同時擁有 B2C 消費者與 B2B 企業客戶,但兩者需求截然不同:
-
B2C 客戶:想快速看到商品、優惠、方便下單。
-
B2B 客戶:更需要產品規格書、成功案例、專業解決方案。
👉 若把兩者硬塞在同一網站:
-
消費者容易被大量技術資訊搞混,降低購買意願。
-
企業客戶則覺得網站太商業化,缺乏專業深度。
解法:
-
建議 分開製作 B2B 與 B2C 網站,或至少設計獨立入口與動線。
-
這樣 SEO 可以更精準,也能避免「誰都不滿意」的尷尬。
雲祥觀點:AI能讓網站成本下降、效益變高嗎?
隨著 AI 工具普及,許多老闆會問:「是不是交給 AI,就能降低網站成本,甚至讓效益變高?」
答案是:AI能加速,但不能取代策略。
-
AI能降低的部分
-
文案草稿、圖片示意、結構規劃,確實能縮短製作時間。
-
適合初步內容整理與方向建議,減少人力成本。
-
-
AI不能省略的部分
-
企劃策略、SEO佈局、轉換動線設計,需要專業經驗與商業判斷。
-
若只放上 AI 產出的內容,網站容易變得千篇一律,缺乏差異化。
-
-
正確做法:AI + 專業團隊
-
AI 加速產出 → 降低基礎成本。
-
專業團隊修正與優化 → 提升長期效益。
-
👉 結論:AI 是「放大鏡」。
-
方向正確,它讓成果更快更好。
-
方向錯誤,它也會加速錯誤,浪費更多資源。
案例:網站做了兩年以上還沒完成
一位製造業老闆花了快 30 萬製作購物網站:
-
老闆以為廠商會負責商品圖、文案、SEO。
-
網站廠商以為老闆會提供照片、內容,只負責程式與設計。
結果:
-
雙方互相等待,網站一拖再拖,兩年後仍無法完成。
-
即使形式上上線了,卻沒有購物動線,也無法帶來訂單。
這就是「分工不明確」與「省略中間流程」的典型案例。
常見網站製作報價FAQ
Q1:網站做了兩年還沒完成,怎麼辦?
A1:先釐清卡住的部分(多半是內容或企劃),再找專業顧問補齊缺口,而不是持續互等。
Q2:網站為什麼報價差這麼大?
A2:差別在於是否包含企劃、內容、行銷與維護。幾萬元的方案通常只做切版與上線。
Q3:我們同時有 B2B 和 B2C 客戶,能用同一網站嗎?
A3:不建議。最好分開製作,或至少獨立入口,否則容易兩邊都無法滿足。
Q4:活動網站是不是比較便宜?
A4:活動網站通常是一頁式,製作成本較低,但適用於短期推廣,若要長期使用仍需完整網站支援。
Q5:AI 能幫我解決網站做不出來的問題嗎?
A5:AI 可以加速產出草稿,但無法取代策略規劃。若沒有專業團隊把關,AI 只會加速錯誤,而不是加速成功。
結語
網站製作之所以常常「做不出來」或「沒有成效」,關鍵在於沒有釐清分工與完整流程。
當企業老闆和接案者能在一開始就把企劃、內容、行銷與維護責任講清楚,並針對 形象 / 購物 / 綜合型 / 活動網站 做出正確選擇,甚至區分 B2B 與 B2C 的不同需求,再善用 AI 與專業團隊的結合,網站才能真正成為帶來效益的投資,而不是一個永遠結不了案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