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展覽行銷 » 第一次參與台北展覽,如何有效堆疊後續行銷效益?

第一次參與台北展覽,如何有效堆疊後續行銷效益?

對許多中小企業來說,參與台北的大型展覽(如南港展覽館、台北世貿、花博爭艷館等)是邁向品牌曝光的重要第一步。但展後該如何延續熱度、轉換客群、堆疊行銷效益,往往是第一次參展者忽略的一環。

這篇文章將提供五大關鍵行銷建議,讓你從「參展結束」邁向「品牌發酵」!

為什麼參展後更需要行銷堆疊?

許多廠商以為展覽結束後,成效就畫下句點。但事實上:

  • 展覽只是打開市場認知的起點

  • 若沒有後續曝光,現場蒐集的名單會逐漸冷卻。

  • 若沒有正確內容堆疊,網路搜尋時仍然找不到你。

這時候,「展後行銷」就是品牌養成的關鍵!

第一次參展後,五大行銷堆疊策略

1. 新聞稿報導延伸品牌認知

不只是「某某公司參展」,而是用解決痛點的觀點型新聞稿方式撰寫,例如:

  • 解決產業常見痛點

  • 分享產品創新亮點

  • 帶入客戶真實回饋
    👉 再搭配適合的媒體發布,讓搜尋關鍵字時能找到你!

2. 現場互動畫面剪輯成短影音

展覽當下與觀眾的互動、講解、實機展示,千萬別浪費!

  • 剪輯成1分鐘內的短影片

  • 上傳至 YouTube Shorts、Instagram、Facebook Reels

  • 標註展覽名稱與產品關鍵字,有助於延長展覽效益

3. 官網與Google商家同步更新展後內容

  • 在官網新增「展覽亮點回顧」頁面

  • 將影片、新聞稿、照片上架

  • 更新Google商家的相片與活動記錄,有助於地區曝光與搜尋排名

4. EDM再行銷:喚醒現場蒐集名單

很多名單沒有當下成交,是因為:

  • 資訊不夠完整

  • 決策還在觀望

  • 回到公司就忘記你是誰了
    👉 展後一週內寄出「展覽回顧+限時方案」,提升轉換機率!

5. 社群長尾經營:延續展覽熱度

  • 每週發布一則展覽衍伸內容(FAQ、應用案例、技術亮點)

  • 透過Hashtag延伸觸及:#台北展覽、#南港展、#商展回顧

  • 標註展覽主辦單位、合作廠商,爭取二次分享與連結互動

【常見問題 FAQ】

Q1:第一次參展沒有預算做影片和新聞,該從哪裡開始?
A:建議優先處理「展覽後回顧圖文」與「簡易短影片」,這些素材後續還能重複使用在網站、簡報與提案中,是最值得投入的資源。

Q2:如何選擇適合的發稿平台?
A:不是每個平台都有SEO效益,建議選擇具搜尋能見度的平台(如具新聞屬性的入口網站),或透過專業行銷團隊規劃發佈策略。

Q3:我們沒有人力剪影片或寫稿怎麼辦?
A:你可以考慮外包「展後效益延伸包」,由專人協助整理素材、撰寫新聞稿、剪輯影片,讓你只要專注處理業務轉單。

結語:讓展覽成為你長期行銷的起點

參加一次台北展覽很不容易,不要讓所有努力只存在於當下!
透過正確的「展後堆疊策略」,才能讓短期曝光轉為長期價值,幫助你:

  • 建立品牌專業形象

  • 創造搜尋曝光機會

  • 有效轉化展覽潛在客群

若你正準備或剛結束第一次展覽,不妨了解我們的【展後效益延伸包】服務:
新聞稿、影片、SEO文章一站完成,讓每一次參展都有長尾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