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不是只是建議者,更是企業轉型關鍵推手。本文分享顧問工作必備的四大心法,幫助行銷顧問、企業顧問、企管顧問面對合作中的模糊地帶、退場時機、人性風險,打造值得信賴的顧問價值。
在顧問這條路上,有些經驗,是你走過多年才會體悟的智慧。
本文所分享的四大心法,來自我們網路行銷界的前輩——陳文鵬老師2018年深度分享與實戰心得。他曾擔任多家企業的企管顧問、策略規劃師,並以謙遜卻犀利的觀察力,為無數老闆指出盲點,也讓許多後輩如我們少走冤枉路。

如今,這些心法不只適用於企管顧問、行銷顧問,更是每一位想要與企業長期合作、穩健前行的顧問人員必修的一堂課。
我們在此誠摯整理、更新為 2025 年版,並結合當今的AI時代與數位趨勢,希望讓更多顧問從這四大原則中,學會拿捏距離、洞察本質、誠實合作、善退而全身。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心法一:以疑智疑|提出問題比給答案更重要
凡企業請顧問,多半是因內部卡關,或外部競爭壓力過大,企圖「借力使力」來突圍。
但實務上,企業往往隱藏真正的問題核心,不完全揭露真相,甚至把顧問當成短期擦脂抹粉的外包窗口。
此時,別急著給建議!
優秀顧問的第一步,是善用「疑問」深入現況,從組織結構、數據反常、決策習慣等多角度觀察,再丟出更深一層的提問,讓企業自己意識到問題所在。
📌 AI時代提醒|顧問該如何處理老闆不說實話?
善用可視化工具與交叉數據觀察,讓你的疑問「不帶批判,卻能直指核心」。
心法二:順藤摸果|表象不等於真象,靠診斷找真因
診斷流程如同偵探辦案。
從組織流程、財務報表、人事配置、到行銷策略,每一環節都可能是問題的起點。
請記住:顧問不是只看表現,而是拆解結果背後的流程與結構。
例如,一間抱怨「業績不佳」的企業,可能問題不在商品,而是後端漏單、沒導流、CRM設置錯誤或客服無轉換能力。
📌 延伸思考|顧問該怎麼切入企業問題?
不被「請你來做行銷」限制,請從交易結構與獲利機制全面切入。

心法三:見異思變|人性的變化,才是企業最大的風險
顧問要看懂的,不只是報表與流程,更要看懂「人」。
當你發現企業主或高層的行為模式開始與經營邏輯脫節(如:過度追求排場、遠離營運細節、失去初心),就要警覺:這家公司正走向非理性決策。
此時,顧問需懂得:
-
同理但不迎合
-
客觀但不冷漠
-
提醒無效時,準備離場
📌 顧問與委託人的關係界線在哪?
「陪伴」不是「代替」。你不是老闆的心理師,也不是背書人。設好健康的合作邊界,是長久職涯的保障。
心法四:入深則彈|深入也要懂得退出的藝術
顧問深入企業,常與決策圈互動密切,甚至被視為「自己人」。這代表信任,也可能是風險。
一旦企業開始出現灰色地帶、違法操作、或要求顧問扮演不合理角色(例如代簽、背書、處理不實數據),你必須懂得「入深則彈」。
📌 顧問合約怎麼簽才安全?
請預設「退出條款」與「角色定義」,避免陷入共犯結構。記得:功成身退,遠比死守來得高尚。

顧問,不只是幫企業賺錢的人
真正有價值的顧問,不是靠講話、做簡報,而是靠「用心與誠實」幫助企業走得更穩。
是能讓老闆看見盲點、能讓團隊對焦資源、能用一句話換來一年方向的人。
功業可記可不記,但品德必須牢記。
你可以選擇講自己輔導過哪些大品牌,但別忘了,「人性、謹慎、誠信」才是顧問真正的護身符。
💬 顧問常見問題(FAQ)
Q1:顧問該如何拿捏與企業的合作距離?
**A:**設立明確合作界線,將自己定位為「階段任務協助者」,而非被企業吸納的內部人員。保持距離,是保護雙方的最佳方式。
Q2:企業問題複雜又不透明,顧問該怎麼切入?
**A:**從客觀數據與市場觀察切入,並以「拋問題」方式引導企業講出更多真相。你要做的是提問者,不是救火隊。
Q3:顧問是否應該功成身退?還是陪企業長期走?
**A:**視合作模式而定。顧問不是企業的合夥人,若你長期合作,需明確規劃定期調整的角色定義,避免角色模糊化導致風險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