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覽行銷的實務操作中,許多企業習慣「就交給正在合作的行銷廠商一起處理」,看似方便又節省溝通成本,但實際上,這樣的安排往往導致了更多事、更多風險、更多成本,甚至影響整體行銷專案的成效與結案品質。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 展覽行銷,是一種「獨立事件行銷」
展覽行銷,和日常品牌經營、數位廣告、社群內容製作不同,它是一種「短期衝刺、集中曝光、立即轉換」的事件行銷。
尤其像台北的南港展覽館、世貿一館、松菸文創、花博爭艷館等展場,經常同時舉辦多個產業博覽會,場內競爭激烈,現場行銷需要即時應變與高效產出,這並不是日常行銷節奏所能輕易套用的。
1️⃣ 多出來的事:展覽的細節,不只是擺攤拍照而已
展覽行銷除了現場設計與佈展,還牽涉到:
-
展前造勢的新聞節奏與預告排程
-
攤位亮點的敘事與視覺包裝
-
展中影片、採訪、即時露出與紀錄
-
展後素材的整理與長尾曝光策略
以南港展覽館或花博爭艷館這類大型展場為例,往往吸引大量媒體與參觀人潮,若行銷操作只是「例行公事」,反而會錯過最佳的曝光節點。
2️⃣ 多出來的風險:節奏不同,導致彼此誤解或落空
即使是合作默契良好的行銷夥伴,遇到展覽這種節奏緊湊、要件繁瑣的專案時,常會出現以下情況:
-
訊息傳遞斷裂,錯過媒體聯繫時間
-
產出內容與展覽現場不符
-
無法即時調度攝影、剪輯、發布等資源
-
拍完之後素材堆著沒處理,變成「只有檔案沒有成效」
尤其在世貿一館或松菸文創園區等交通與人流密集地區,媒體、攝影、客戶交錯來回的狀態下,臨場節奏若無經驗團隊掌控,風險只會倍增。
3️⃣ 多出來的成本:原本沒預算,臨時處理會越做越花
「反正展覽也要行銷,乾脆交給現有廠商加做就好」——這樣的想法往往造成預算模糊,導致以下後果:
-
臨時加價爭議,變成雙方壓力
-
追加支出卻沒有完整規劃
-
沒有明確的 KPI 設定,也難以結案評估
像設於台北市的展覽場館,如世貿三館、南港二館、圓山花博,各自有不同的交通條件、佈展限制與人流規則,臨時處理很容易忽略重要細節,反而失焦。
✅ 展覽行銷該怎麼辦?讓懂展覽的人來協作!
其實展覽行銷不一定要「更換」原本合作的行銷團隊,而是可以選擇具展覽整合經驗的外部協作夥伴,與原有團隊進行分工合作。
尤其針對南港展覽館、花博、世貿系列場館等具備不同產業屬性與媒體曝光機會的場域,熟悉展館特性、熟悉展後操作邏輯的專業團隊,能讓素材最大化曝光價值。
常見問題 FAQ
Q1:台北有哪些熱門的展覽舉辦地點?
台北市擁有多個大型展覽空間,常見包括:
-
南港展覽館一館與二館:設備新穎,交通便利,常舉辦科技、建築、製造業等大型展。
-
台北世貿一館與三館:位於信義區精華地段,適合國際品牌與B2B展覽。
-
花博爭艷館:空間彈性大,適合文創、設計、市集類型活動。
-
松菸文創園區:風格鮮明,適合品牌策展、生活風格展等。
-
圓山花博、華山文創等也常作為展覽與市集場地。
Q2:為什麼展覽行銷不建議交由原本的行銷廠商順便處理?
因為展覽行銷是一種獨立事件行銷,節奏緊湊、任務密集,與日常品牌行銷邏輯不同。若由原廠商臨時加做,容易出現:
-
時間資源調度不足
-
展覽素材缺乏即時性與策略性
-
增加預算卻無法有效衡量成效
建議尋找具有展覽經驗的團隊協作,才能達到展場現場與線上長尾效益的雙重成效。
Q3:展覽結束後,還需要做哪些行銷?
展覽不是結束就結束,展後效益延伸非常關鍵。常見的展後行銷包含:
-
精選展覽影片剪輯(短影音/形象紀錄)
-
展後新聞或報導釋出
-
活動照片整合與二次曝光
-
展覽心得文章與社群推廣
-
客戶追蹤回訪與名單經營
這些展後素材是強化品牌信任與長期轉換的重要資產。
Q4:如何挑選展覽行銷專案執行團隊?
以下幾個要素建議納入評估:
-
是否具備展覽現場執行與節奏管理經驗
-
有無展後影音與行銷內容整合能力
-
是否熟悉各大展覽場地的特性(如南港展覽館、世貿、花博等)
-
能否與原本品牌團隊協作,保持一致性又有效分工
🟡 總結:用體諒的角度看展覽行銷的分工
與其要求現有行銷廠商「多做一點」,不如重新思考:這場展覽,是不是值得有一組專門處理的專案團隊?
讓每個夥伴專注在擅長的領域,比起「全部一肩扛」來得更有效率、更能確保品質,也更符合整體投資的效益期待。
無論您參加的是南港展覽館的科技展、世貿的國際採購展,或是花博的文創設計市集,展覽行銷都不該只是「順便處理」的任務。
📩 想讓展覽成為品牌的高效跳板?
📞 歡迎聯絡我們,了解「展覽後效益延伸包」,從現場紀錄到後續行銷,讓每一次參展都能持續創造業績和聲量。
👉【立即預約諮詢】https://line.me/R/ti/p/%40dxr8765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