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時代,公關不再只是大型企業才需要的資源。無論是中小企業、品牌新創,甚至是個人品牌,都會遇到品牌曝光、負面新聞危機或市場溝通的需求。這時候就會出現一個關鍵問題——要不要公關外包?
本文將從三個實務面切入:
-
什麼時候要外包公關?
-
外包合約怎麼簽才保障雙方?
-
公關顧問與實際執行團隊的差異與費用?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一、什麼時候需要公關外包?
很多企業主常問:「我們需要自己養公關人員,還是找外包?」以下幾種情況,可以考慮外包:
-
事件性需求:
例如展覽、產品上市、新開幕,需要短期大量曝光。這種狀況往往不需要長期聘請內部公關,而是外包能更靈活。 -
危機處理需求:
當企業突然遇到負面新聞、網路攻擊、消費者糾紛,內部團隊通常沒有經驗,必須依靠外部專業公關公司。 -
長期曝光需求:
想要有計畫地佈局新聞稿、媒體採訪、KOL合作,但內部缺乏寫稿、媒體關係和SEO佈局經驗時,外包是一個更省時省力的選擇。 -
成本考量:
養一個內部專職公關,薪資、福利、媒體資源累積都需要成本。相對之下,外包能依需求彈性付費。
二、公關外包合約怎麼簽?
外包公關最怕「錢花了,沒看到成效」,所以合約簽訂要注意:
-
明確定義服務範圍
-
是「顧問」提供建議?還是「執行」包含新聞稿撰寫、媒體投遞、活動執行?
-
有些合約只含策略建議,不負責落地執行,容易誤會。
-
-
成果指標 (KPI)
-
媒體曝光數量(幾則新聞稿、哪些媒體層級)。
-
社群操作成果(粉絲數成長、互動率)。
-
危機處理的應對流程(多快時間能出新聞稿?回應策略多久內提出?)。
-
-
費用與付款方式
-
月顧問費(固定顧問角色,3–10萬不等)。
-
執行專案費(一次性活動,可能5–50萬,如果包含現場活動規劃和佈置,則價格會堆疊上去)。
-
需明確拆分:策略費、執行費、媒體採購費。
-
-
合約期間與終止條款
-
通常至少簽3–6個月,才能看到成效。
-
要有彈性退出條款,避免完全無法中止合作。
-
相關文章:公關危機處理公司 vs 活動公關公司:企業主必懂的差別與選擇指南
三、公關顧問 vs. 實際執行:差異與金額
顧問
-
角色:策略規劃、風險評估、危機應對建議。
-
費用:月顧問費約 3–10 萬(依顧問資歷而異)。
-
優勢:經驗豐富,能站在全局給建議。
-
限制:通常不執行,需另找團隊落地。
執行團隊
-
角色:新聞稿撰寫、媒體投遞、活動執行、SEO佈局、社群操作。
-
費用:依規模不同,單場活動可能 10–50 萬,長期合作包月 8–30 萬。
-
優勢:能直接看到成果,有明確的曝光。
-
限制:若缺乏策略,執行可能分散、效果有限。
最佳做法
許多企業會同時聘請顧問(負責方向把關),再配合執行團隊(確保任務落地)。這樣可以兼顧戰略與戰術。
四、常見FAQ
Q1:中小企業需要公關外包嗎?
A:如果沒有專職人員,又需要持續曝光或面對危機時,就建議外包。尤其是危機處理,一般內部很難快速應變。
Q2:公關外包能保證上新聞嗎?
A:不能絕對保證,但專業團隊通常有固定媒體關係與新聞稿技巧,能大幅提高上稿率。要注意合約是否承諾「曝光數」而非「一定上大媒體」。
Q3:找顧問比較省,還是執行比較划算?
A:顧問適合需要策略建議、品牌定位、危機防守的企業;執行則適合已經有明確需求(如活動或新聞)的企業。最理想是「顧問+執行」搭配。
結論
「公關外包」不是只在危機時才考慮,而是隨著企業成長,品牌曝光與市場聲量管理的必然需求。外包合約要明確範圍與成果指標,避免誤解;同時要理解顧問與執行的差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合作模式。
📌 若你正在考慮公關外包,可以先盤點自己最缺乏的,是「策略」還是「執行力」,再決定要不要找顧問、還是直接交給全套外包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