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網路行銷策略 » 參展發新聞稿,記者就會來報導你嗎?解析4大迷思與解方!

參展發新聞稿,記者就會來報導你嗎?解析4大迷思與解方!

許多B2B企業集團投入大量資源參加展覽,攤位設計、現場活動、新聞稿樣樣準備好,心中滿懷期待:「這次我們應該會被媒體報導吧?」

但事實卻是:

  • 發新聞稿了,記者沒來

  • 記者來了,沒報導

  • 有報導,沒成效

  • 有媒體曝光,卻不是主流媒體

這篇文章將揭露參展媒體曝光的4大誤區,並告訴你如何用【展後效益延伸包】,讓你的參展不再白忙一場!

一、不會過來:為什麼發了新聞稿,記者還是不來?

展覽期間,記者每天收到數十封新聞邀約
他們會依據話題性與編輯方針決定是否前往現場採訪,若你只是單純的產品展示,或沒有明確議題或數據亮點,很可能直接被略過。

尤其是在大型展會中,媒體資源往往集中在主辦單位與知名品牌,中小企業若沒有主動操作話題、創造吸睛內容,發再多新聞稿也不會有人來。

二、記者來了,卻不報導?

即使成功邀請到記者來到攤位現場,也不保證你會出現在新聞上。

常見原因有:

  • 攤位缺乏「可報導點」

  • 產品敘述太技術性、不易理解

  • 與新聞當日主流議題不搭

  • 編輯室最終篩選未錄用

最終結果:照片拍了,內容寫了,但沒登出,也沒曝光。

三、報導了卻無法堆疊行銷效益

有些企業主說:「我們被寫進去了,有媒體報導!」
但當雲祥團隊點開連結一看,常見以下情形:

  • 文章主軸是主辦單位,你只是被一筆帶過

  • 名字、品牌出現的位置在第7段之後,搜尋幾乎找不到

  • 沒有產品說明、沒有官網連結,無法帶動品牌搜尋與轉換

這種「平衡報導」下的出現,其實只是「列名」,而不是行銷曝光

四、來報導的媒體,是你聽過的嗎?

有些老闆自豪:「我們這次有十幾家媒體報導!」
但深入檢視會發現:

  • 每篇內容幾乎都是複製貼上的通稿

  • 平台名稱從沒聽過,實際是Blog式公司網站

  • 並非主流新聞媒體如《自由》、《中時》、《聯合》、《民視》、《TVBS》等

  • 缺乏權威、缺乏流量、缺乏公信力

這些報導無法堆疊品牌信任感與SEO搜尋優勢,對業務沒有實質幫助。

✅ 解決以上問題:雲祥的《展後效益延伸包》

我們不是「幫你找記者」,而是:

🧠 幫你思考:「這次參展的內容,怎麼轉化為品牌資產」

雲祥團隊透過三大系統化整合,讓展覽不只三天熱鬧,而是三個月以上的持續曝光與轉換引擎

🔹 專屬內容企劃

  • 從現場照片、影片開始,規劃適合媒體格式與SEO邏輯的文章

  • 根據產品特性與產業關鍵字,撰寫主題亮點,創造可搜尋價值

🔹 媒體與平台雙重把關

  • 協助辨識真實媒體來源,避免落入「通稿式Blog媒體」陷阱

  • 可搭配自由、中時、聯合等真實新聞入口刊出(依方案配置)

🔹 展後堆疊曝光

  • 不只新聞,更整合:YouTube影片、社群腳本、Google商家貼文、官網SEO文章

  • 持續3~6個月曝光效果堆疊,讓展覽成為業務長期工具

FAQ:參展媒體行銷常見問題

Q1:參展一定要做新聞曝光嗎?

A:不一定,但如果你希望讓更多潛在客戶看到你、搜尋到你,就要思考如何把「展覽現場」轉為「長期行銷內容」。

Q2:媒體報導一定有效嗎?

A:不是所有媒體都一樣,報導內容與平台選擇,才是決定行銷效果的關鍵。

Q3:中南部廠商參展,也適合這個方案嗎?

**A:非常適合!**我們幫助許多中南部企業北上參展時,把現場素材變成線上最強業務資料庫,展後仍持續成交與說服客戶。

結語:你的展覽,不該只有三天熱度

參加展覽的投入很高,不只是租金、設計費,還包括業務準備與人力時間。

但若只是在現場「被看一次」,活動結束就像被拆除的裝潢一樣回歸無痕,那這些投入就太可惜了。

現在就讓雲祥的【展後效益延伸包】幫你延續熱度,轉化素材、創造搜尋、堆疊信任與成交。

📩 歡迎與我們聯繫,讓你的每一次參展,都變成一場長尾行銷的關鍵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