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爆炸與線上講座盛行的2025年,「行銷講座」、「專業講者共演」已成為品牌行銷與個人品牌經營的熱門模式。但如果沒有經過事前協調與商業簡報設計訓練(例如BNI引薦簡報技巧),一場聚焦同一目標客群的實體或線上講座,反而會演變成講者彼此競爭的修羅場:
-
每位講師都在講自己多厲害
-
每段簡報都重複堆疊資訊
-
觀眾不知誰才專業、無法理解差異
結果,台上講者內鬥,台下觀眾選邊站,品牌形象模糊、簡報效果低落,最終整場「專業分享」流於口水戰與廣告戰。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行銷產業為例】比轉換率、比廣告數據,贏的永遠是Google和FB
當今天台上的都是行銷顧問、廣告公司、社群代操、SEO專家、AI專家,每個人都有一套數據說法,每張投影片都想證明自己才是「行銷專家」。
但最後:
-
廣告預算燒掉了
-
業主疑惑更深
-
台上人爭得面紅耳赤
真正贏家永遠是Google與Facebook,因為大家都在比誰能花更多錢打廣告,客戶卻沒搞懂該找誰合作。這種行銷講座內耗模式,只會讓整體市場信任感崩解。
【聯合的講師培訓建議】讓行銷講者「整合」而不是「對戰」
想讓一場多講者講座成功,請先思考以下三件事:
1. 講師需經過簡報技巧培訓(如BNI簡報系統)
不只是會講內容,更要會「講定位」、「講差異」、「講互補」。BNI簡報邏輯的訓練重點在於:讓講者快速精準傳達價值,不搶時間、不搶光環。
2. 主題分工要明確,避免重複與打架
不同講者應站在不同切角:例如一人談策略、一人談工具、一人談案例執行。這才是品牌整合行銷的價值,而非彼此削弱。
3. 結尾串聯,創造聯合價值主張
不是每場講座都要推銷產品,但一定要讓聽眾知道:「如果我今天三位講者都找,能得到一套完整解決方案。」
【結語】專業講座不是擂台賽,而是品牌共舞
不論你是做數位行銷、法律顧問、財務規劃、形象設計、室內裝修、講師授課,想透過講座建立品牌,記住:
專業,是用來解決客戶問題,不是拿來對觀眾炫耀。
多講者共演講座,應是一場「互補整合」的演出,而非自吹自擂的對戰。否則不僅沒有收單、沒有合作,反而破壞信任感,讓自己與夥伴都被市場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