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網站策略分析 » 年度有100萬行銷預算,要怎麼規劃?雲祥團隊的實務建議

年度有100萬行銷預算,要怎麼規劃?雲祥團隊的實務建議

在企業年度預算規劃中,「行銷」常被列為必要項目,但也最容易花錢卻看不到成效。
雲祥團隊實務上看過太多企業花了上百萬,最後卻一句:「沒效果」。
但問題往往不在預算不夠,而是順序錯了、邏輯錯了、預期錯了

這篇文章要帶你從「策略邏輯」出發,重新定義——
如果一年有 100 萬行銷預算,不投廣告,要怎麼讓這筆錢真正發揮效益?

一、從「目標」開始,不從「工具」開始

多數老闆一有年度預算,第一件事是想:「我們來拍影片吧」、「我們來投廣告」、「我們來做網站」。
但雲祥的經驗是:這些都不該是第一步。

步驟1:設定年度核心目標

所謂目標,不只是「增加曝光」這種抽象詞,而要具體到能衡量與執行。

範例 正確設定 錯誤設定
銷售 銷掉2000萬庫存 增加知名度
品牌 Google搜尋第一頁無負面 被更多人看到
業績 年營收提升4000萬 拍一支影片看看效果

👉 若你的年度目標不明確,所有後續企劃與預算分配都只是「隨便猜」。

二、設定「能讓目標達成」的產品或服務堆疊

行銷預算不是拿來「曝光全部東西」,而是要堆出能直接帶動成果的產品組合

舉例:

  • 若目標是銷掉庫存 → 應聚焦「庫存商品+限時優惠」

  • 若目標是擴大高客單價族群 → 應聚焦「高毛利服務+專業案例+品牌信任」

  • 若目標是品牌形象修復 → 應聚焦「新聞優化+搜尋正向覆蓋+信任影片」

雲祥團隊在接觸許多企業時,常發現他們在找上我們之前,
已經投入上百萬拍形象影片、做品牌網站,但真正想推的商品卻沒有被看見。
我們協助他們重新梳理核心商品與內容策略後,
才讓後續的影片、網站、新聞曝光真正發揮效益。

所以,當1(目標)和2(產品服務堆疊)沒確定且合理,成果通常都不會滿意。

三、買這些商品或服務的人「想看什麼」?

當你確定了目標與商品組合,下一步才是:
你的受眾(TA)想看什麼?

他們不一定想看廣告,也不一定想看漂亮的照片。
他們想看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真實感」。

類型 受眾(TA)想看的內容 實際可執行形式
B2B企業主 成功案例、技術專業、團隊信任 專案影片、案例新聞、SEO文章
一般消費者 使用實感、對比、信任背書 使用短影音、客戶見證文
求職者 公司文化、穩定感 新聞專訪、YouTube影片
投資者 品牌穩健、ESG理念 新聞報導、品牌故事頁面

這一步叫做內容策略定位
它決定了你的行銷素材該拍什麼、該寫什麼、該在哪出現。

四、你的內容「要出現在哪裡」?

這是大多數企業執行行銷以為的第一步,實際上卻是第四步
平台與工具不是策略,是承載策略的容器。

雲祥近期某一產業的內容分配結構如下表:

平台類型 適合用途 比例
Google 搜尋結果 品牌可信度、長尾流量 40%
新聞媒體聯播 專業背書與曝光 20%
YouTube 長短影片 品牌故事與信任傳遞 15%
社群貼文(FB、IG、LinkedIn) 維繫互動與品牌氛圍 15%
Google 商家檔案 在地曝光與評價累積 10%

🎯 小提醒:這個比例並非固定,而是根據「你的第1和第2步」來動態調整。
沒有前兩步的明確定義,後面的任何曝光都只是浪費。

五、執行過程中若成效明顯,「廣告」可作為放大器使用

雲祥團隊在許多案例中發現:
當策略順、內容對、轉單自然時,這時候才適合用「廣告」加速。

也就是說,廣告不是用來救行銷,而是用來放大行銷

  • 當SEO文章、影片、新聞等自然流量開始帶來詢問 → 可用廣告放大觸及

  • 當某支影片或案例明顯轉單 → 可用廣告持續推送至相同受眾

  • 當品牌搜尋量提升 → 可搭配品牌字投放防禦性廣告,穩固搜尋主導權

👉 廣告應該是順風的推力,不是逆風的救命繩
當整體方向與成果已明確成長,用適當預算去放大成功點,才會有真正的效益。

六、最後才是「期程與團隊落實」

前四步確定後,這時才需要考慮:

  • 一年要分幾個階段推進?(例如Q1暖身、Q2曝光、Q3成長、Q4轉單)

  • 內部誰主導?外部找誰執行?

  • 成效追蹤怎麼設定?

範例如下:

季度 主軸 執行重點
Q1 品牌內容建置期 專業網站改版、案例影片拍攝
Q2 曝光放大期 新聞聯播、YouTube發布、SEO佈局
Q3 流量轉單期 Google商家、口碑累積、短影音
Q4 成果鞏固期 數據分析、廣告放大、重整下一年度方向

雲祥團隊的觀點總結

年度100萬預算,不該只是「花在哪裡」,
而是花在能讓結果發生的順序上

雲祥團隊的流程是這樣:

  1. 先明確目標

  2. 找出能讓目標實現的產品與服務堆疊

  3. 規劃內容策略

  4. 選定平台出現位置

  5. 制定期程與落實團隊

  6. 成效出現後,用廣告放大

這樣的結構,才能真正讓行銷變成「投資」,而不是「支出」。

年度有100萬行銷預算怎麼規劃?FAQ

Q1:為什麼不投廣告還能有效?
A:因為廣告只是加速器,若內容與策略沒打好基礎,流量進來也會流失。雲祥過往成功案例都是「讓品牌自然被搜尋到、被信任、被選擇」。

Q2:什麼時候該投廣告?
A:當自然成效(搜尋量、詢問量、轉單率)出現穩定成長時,才是最適合放大投放的時機,能快速複製成功模型。

Q3:100萬的行銷預算要怎麼分配比較實際?
A:可用於內容製作(影片、案例、新聞)、SEO與網站優化、媒體曝光、放大推力(廣告或活動),實際配比沒有一定標準,已完成企業現今設定目標為首選。

Q4:這樣的規劃適合哪些產業?
A:製造業、建設業、茶業、醫療、教育、科技業等B2B或B2C產業都適用,只要目標明確,就能客製規劃。

Q5:專案時間內看得出成果嗎?
A:若依序正確執行,通常能在期限內看見搜尋與曝光明顯成長,並開始在實際的業務端有所回饋,但還是要看產業競爭度、內部與外包的合作緊密度,如果順利,就可進入廣告放大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