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oogle搜尋與社群媒體成為消費者決策的主要管道後,「品牌負評」的威力早已超越傳統口碑。
一則評論、一篇網路文章、一段爆料影片,都可能讓辛苦經營的品牌形象在一夜間崩解。那麼,企業該如何主動控制品牌負評,讓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本文將從SEO、內容佈局、公關回應、聲量稀釋、法律與橡皮擦機制等層面,解析如何有效控管品牌負評。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為什麼品牌負評難以移除?
-
搜尋引擎傾向保留「有價值」的討論,新聞、部落格、評論網站等內容即使不再熱門,仍會長期存在。
-
負面內容點閱率高,反而會讓搜尋引擎認為該頁面「重要」。
-
許多平台(如PTT、Dcard、爆料公社)屬開放討論空間,並非品牌可單方面下架。
-
消費者搜尋「品牌+評價」是常態,導致負評容易成為首批接觸的資訊。
制品牌負評的5大實務策略
一、優化搜尋版面:讓負評往後退
品牌負評若出現在Google第一頁,就像在你門口貼了負面標語。
建議從以下方式開始優化:
-
建立品牌新聞稿與訪談報導,提升可信度與搜尋佔比。
-
架設官方網站、品牌專頁,並強化網站SEO架構。
-
製作影片與短影音(YouTube、TikTok),佔據搜尋與推薦流量。
-
利用部落客邀稿與媒體合作製造「中立第三方聲音」。
✅ 目標:讓正面或中立資訊稀釋負評聲量,讓負面內容自然掉出前兩頁。
二、設立Google商家與評論引導機制
Google評論是目前最容易被搜尋到的「實際評價」,尤其對於在地服務業、醫美、補習班、餐飲等尤為重要。
-
定期經營Google商家內容(照片、文章、活動)
-
設計引導機制(如發訊息邀請滿意顧客評論)
-
針對負評「冷靜回應」,切忌硬碰硬
三、擁有應對負評的SOP與聲明模板
許多企業在面對負評時會驚慌失措,導致回應內容情緒化,反而造成更大公關危機。
-
預設「三階段處理機制」:
-
初步觀察與內部討論
-
確認是否需公開回應、下架或報警
-
對內說明、對外回應(具體處理進度與態度)
-
-
建立聲明模板,讓每一次應對有一致性與穩定性。
四、尋求專業「網路橡皮擦」處理團隊
針對長期存在的負評內容(如:新聞舊報導、訴訟紀錄、無法刪除的爆料),建議尋求:
-
搜尋引擎最佳化(SEO反制)
-
負面內容壓低順位處理
-
關鍵字佈局與搜尋結果重塑
-
協助對接律師、申訴平台、國際移除機制
五、善用法律與平台機制處理惡意抹黑
當你已確認內容為「虛構」、「未經查證」或「惡意中傷」,可以啟動:
-
智慧財產權申訴(如對方擅自使用圖片或內文)
-
名譽損害訴訟(需配合律師釐清事證)
-
社群平台檢舉(如Facebook、Instagram、Google等各有申訴管道)
📌 許多企業過去因不懂流程而選擇忍耐,導致錯誤資訊長年流傳。
常見問題 FAQ
Q1:Google搜尋的負評可以刪掉嗎?
**A:**除非該內容違反Google政策(如散播仇恨、暴力、色情),否則無法強制刪除。建議改以「搜尋版面優化」與「合法申訴」雙管齊下。
Q2:遇到爆料公社或Dcard上有不實言論,怎麼辦?
**A:**可先截圖存證、備份文章連結,並尋求法律或數位公關顧問協助。許多平台有隱藏與刪除機制,但需具體證明其內容涉及誹謗、侵權或冒用。
Q3:網路負評處理費用很高嗎?
**A:**根據問題範圍而定:
-
超輕度:數千~數萬元以內
-
中重度:需長期維運、跨媒體處理,費用較高
建議評估是否影響招募、業務、合作機會,再決定投入資源。
Q4:我們品牌過去曾被媒體報導負面新聞,現在怎麼做?
A:即使無法刪除,也能透過後續的品牌正面曝光、SEO調整、新聞堆疊策略,讓這些負面新聞不再成為搜尋首位。
結語:負評不是滅頂,是轉機
在數位時代,每個品牌都可能面臨負評,關鍵在於有無事先預備、妥善處理、長期控管。
唯有正視問題,建立應對體系,才能讓一次危機,成為企業升級的機會。
如需針對公司品牌提供評估與建議報告,可聯絡雲祥-網路橡皮擦團隊,由專人協助你判斷風險與處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