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快速變遷的媒體環境中,企業主與媒體的互動至關重要。一次成功的採訪能有效提升品牌形象,但稍有不慎,也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負面影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次傷害」。
本文旨在提供企業主一套全面的媒體溝通攻略,核心目標是協助您降低在媒體採訪中 失言風險,確保每一次的發聲都能為企業帶來正面效益。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充分 準備受訪、在發言時掌握哪些 原則,以及如何有效地與記者建立良好關係。
成功的媒體溝通並非一蹴可幾,它需要策略、技巧與充分的準備。透過本文,您將學習到如何清晰地傳達您的訊息、有效地應對敏感問題,並最終在媒體鏡頭前展現企業的最佳形象。
聯絡【雲祥網路橡皮擦團隊】,擦掉負面,擦亮品牌!
企業主在與記者溝通時,務必謹慎應對,避免因不當言論導致「二次傷害」,以下提供幾個關鍵建議:
- 受訪前充分準備,包含瞭解採訪目的、研究記者背景、預想問題並擬定回答要點,降低失言風險 。
- 誠實溝通,提供準確且一致的資訊,避免含糊不清或不實的資訊損害企業誠信 。
- 展現同理心,在回應爭議或負面事件時,表達對受害者或公眾的理解與關懷,避免激化矛盾 .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媒體溝通為何重要?企業主形象與品牌聲譽的雙面刃
企業主:品牌形象的代言人
在現今的商業環境中,媒體溝通對於企業主而言,已不僅僅是傳播訊息的工具,更是塑造企業形象、建立品牌聲譽的關鍵 。企業主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和對外代表,其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公眾對企業的觀感 。一次成功的媒體採訪,能有效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建立正面的品牌形象,並贏得客戶、投資者和合作夥伴的信任 。反之,若溝通不當,輕則造成誤解,重則引發公關危機,對企業的聲譽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 .
企業主在媒體溝通中扮演著雙重角色:
- 品牌形象的代言人:企業主的個人形象與企業品牌緊密相連。媒體報導中,企業主的言論、價值觀和領導風格,都會被視為企業文化的體現 .
- 企業聲譽的守護者:在危機時刻,企業主需要挺身而出,透過媒體溝通穩定局勢、澄清事實、重建信任 .
因此,企業主必須充分認識媒體溝通的重要性,並掌握與媒體有效互動的策略和技巧,才能在複雜的媒體環境中游刃有餘,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
媒體溝通失誤的「二次傷害」
企業主在面對媒體時,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二次傷害」,指的是在原本的負面事件之外,因為不當的媒體應對,導致情況更加惡化 。這種「二次傷害」可能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 不實或不清晰的資訊:提供錯誤或含糊不清的資訊,會損害企業的誠信度,加深公眾的疑慮 .
- 缺乏同理心的回應:在面對負面事件時,若企業主的回應缺乏同理心,可能會激怒受害者或公眾,引發更大的反彈 .
- 推卸責任或迴避問題:試圖逃避責任或迴避敏感問題,會讓公眾認為企業缺乏擔當,進而失去信任 .
- 不一致的訊息:在不同媒體或不同時間點,傳達不一致的訊息,會讓公眾感到困惑,質疑企業的真實性 .
- 輕忽社群媒體的力量:在社群媒體時代,任何言論都可能被迅速傳播和放大。企業主若輕忽社群媒體的力量,可能會因為不當的發言而引發公關災難 .
避免「二次傷害」的關鍵在於:充分準備、誠實溝通、快速反應和展現同理心 . 企業主需要事先建立完善的媒體溝通策略,並在危機發生時,保持冷靜、透明的態度,才能將損害降到最低 .
品牌聲譽:企業永續經營的基石
品牌聲譽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之一,它不僅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更關乎企業的長期發展和競爭力 。良好的品牌聲譽可以帶來以下益處:
- 吸引和留住客戶:消費者更傾向於選擇聲譽良好的品牌,並願意為其支付更高的溢價 .
- 提升員工士氣和吸引人才:員工更願意為聲譽良好的企業工作,且企業更容易吸引優秀人才加入 .
- 獲得投資者和合作夥伴的青睞:投資者和合作夥伴更願意與聲譽良好的企業建立關係,因為這代表著更低的風險和更高的回報 .
- 在危機時刻提供保護:良好的品牌聲譽可以為企業提供緩衝,在危機時刻更容易獲得公眾的諒解和支持 .
因此,企業主必須將品牌聲譽管理視為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戰略,並透過有效的媒體溝通,積極塑造和維護正面的品牌形象 .
企業主應將媒體溝通視為策略性投資,透過專業的準備和技巧,將每一次與媒體的互動,都轉化為提升企業形象、建立品牌聲譽的機會。避免「二次傷害」,不僅是危機處理的目標,更是企業日常經營中應時刻謹記的原則 .
受訪前的黃金準備:checklist、議題設定與模擬問答技巧
受訪前 Checklist:確保萬無一失
在鎂光燈聚焦之前,充分的準備是避免「二次傷害」的關鍵。一份詳盡的受訪前checklist能幫助企業主有條不紊地完成準備工作,確保在媒體面前展現最佳狀態 。
- 確認採訪目的與範圍: 清楚瞭解記者希望探討的主題、採訪的目標受眾以及報導的角度 。這有助於您精準地設定發言內容,避免偏離主題。
- 研究記者與媒體: 瞭解記者的專業背景、過去的報導風格以及所屬媒體的定位 。這能幫助您預測記者可能的提問方向,並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
- 準備關鍵訊息 (Key Messages): 擬定3-5個希望透過採訪傳達的核心訊息 。在回答問題時,有意識地將發言內容引導至這些關鍵訊息,確保重要資訊被有效傳遞。
- 收集相關資料: 準備好支持您觀點的數據、案例、圖表等 。確保資料的準確性和來源的可靠性,並將其整理成易於理解的形式,方便記者引用。
- 擬定服裝儀容計畫: 根據媒體的性質和採訪的場合,選擇合適的服裝 。確保服裝整潔、得體,避免過於花俏或暴露,以免分散觀眾的注意力。
議題設定:掌握主動權,引導話題方向
議題設定是媒體溝通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企業主應積極參與議題設定,將採訪引導至對企業有利的方向,並有效傳達品牌價值 。
- 事先提供採訪大綱: 在採訪前,主動向記者提供一份詳細的採訪大綱 。這份大綱應包含您希望討論的議題、訪談的重點以及希望傳達的訊息。
- 設定明確的報導角度: 與記者溝通,確立報導的核心觀點與方向 。這能幫助記者聚焦報導內容,避免議題發散,並確保報導符合企業的期望。
- 提供獨特的觀點與數據: 在採訪中,分享您對行業趨勢、市場動態的獨到見解 。提供具體的數據、案例或分析報告,增強觀點的說服力,並提升報導的深度與價值。
- 強調企業的優勢與價值: 巧妙地將企業的優勢、核心價值以及社會責任融入到議題討論中。這能幫助企業在媒體報導中建立良好的形象,並提升品牌價值。
模擬問答技巧:預防勝於治療,避免臨場失誤
模擬問答是受訪前不可或缺的環節。透過模擬採訪情境,企業主可以提前熟悉應對各種問題的技巧,並有效預防臨場失誤 。
- 準備常見問題與應對範例: 蒐集過去媒體報導中經常出現的問題,以及行業內常見的爭議性話題。針對這些問題,擬定清晰、簡潔、有力的回答 。
- 模擬敏感問題與危機情境: 預想記者可能提出的尖銳問題或涉及企業負面新聞的話題。準備好應對這些敏感問題的策略,包括如何誠懇地回應、如何轉移話題、以及如何將危機轉化為機會 。
- 尋求專業協助: 邀請公關顧問、媒體專家或資深同事進行模擬採訪。請他們針對您的回答、肢體語言、語氣等提出改進建議 。
- 錄影回放檢討: 將模擬問答過程錄影,並仔細回放。觀察自己的表情、動作、語氣等,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
- 情境演練: 模擬真實的採訪情境,包括時間限制、場地環境、記者風格等 。透過不斷的演練,提升應變能力,並培養自信心。
企業主必學:如何與記者溝通,避免在媒體採訪中「二次傷害」?.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發言策略與應對技巧:掌握主動權,化解敏感問題與爭議
清晰表達與訊息控制
在媒體採訪中,清晰、簡潔、有力的表達至關重要。企業主應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詞語或過於專業的術語,確保訊息能夠被廣大受眾理解 。在發言時,應掌握主動權,將話題引導至對企業有利的方向 。
- 事先準備關鍵訊息:在受訪前,確定3個希望在採訪中傳達的核心訊息,並在回答問題時,巧妙地將話題引導回這些關鍵點 。
- 使用「橋接語」:當記者提問與核心訊息無關或可能對企業不利的問題時,可以使用「橋接語」作為轉場,例如:「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記得的是…」、「真正重要的是…」 。
- 控制發言節奏:避免滔滔不絕或過於簡短的回答。適當的停頓可以讓你有時間思考,也能讓聽眾更好地理解你的觀點 。
應對敏感問題與爭議性話題
面對敏感問題或爭議性話題,企業主需要保持冷靜、專業的態度,並謹慎應對。以下是一些應對技巧:
- 誠實與透明:勇於承認錯誤,不要試圖掩蓋事實。真誠的道歉和積極的補救措施能夠贏得公眾的諒解 。
- 同理心與負責態度:站在受害者或消費者的角度思考,表達同理心,並展現願意承擔責任的決心,例如主動提出補償、召回等措施 。
- 不迴避問題:直接回答問題,避免使用「不予置評」等含糊不清的說法。如果無法直接回答,應說明原因,並承諾在適當時候提供更多資訊 。
- 強調企業價值觀:在回答問題時,將企業的價值觀融入其中,例如誠信、責任、創新等。這有助於提升企業的形象和聲譽 。
案例分析:
2024年,一家老字號餅店因供應商的原料被檢出含有過量添加劑而受到波及。該餅店沒有否認事實,而是立即公開道歉,並主動聯繫消費者提供退貨服務。同時,他們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的調查,並承諾加強對供應商的監管。這一系列積極的危機處理措施,最終幫助該餅店重拾消費者的信任 。
非語言溝通技巧
除了口語表達外,非語言溝通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肢體語言、語氣、眼神等非語言元素能夠增強表達效果,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 眼神交流:在發言時,與記者保持眼神交流,展現自信和真誠。
- 肢體語言:保持開放的姿態,避免雙臂交叉或身體緊繃。適當的手勢可以增強表達效果,但不要過多或過於誇張 .
- 語氣語調:使用清晰、堅定、充滿熱情的語氣。語氣的變化可以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並強調重要訊息。
- 服裝儀容:穿著整潔、專業的服裝,展現企業的形象和專業性 。
| 策略 | 技巧 | 說明 |
|---|---|---|
| 清晰表達與訊息控制 | 事先準備關鍵訊息 | 在受訪前,確定3個希望在採訪中傳達的核心訊息,並在回答問題時,巧妙地將話題引導回這些關鍵點。 |
| 清晰表達與訊息控制 | 使用「橋接語」 | 當記者提問與核心訊息無關或可能對企業不利的問題時,可以使用「橋接語」作為轉場,例如:「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記得的是…」、「真正重要的是…」。 |
| 清晰表達與訊息控制 | 控制發言節奏 | 避免滔滔不絕或過於簡短的回答。適當的停頓可以讓你有時間思考,也能讓聽眾更好地理解你的觀點。 |
| 應對敏感問題與爭議性話題 | 誠實與透明 | 勇於承認錯誤,不要試圖掩蓋事實。真誠的道歉和積極的補救措施能夠贏得公眾的諒解。 |
| 應對敏感問題與爭議性話題 | 同理心與負責態度 | 站在受害者或消費者的角度思考,表達同理心,並展現願意承擔責任的決心,例如主動提出補償、召回等措施。 |
| 應對敏感問題與爭議性話題 | 不迴避問題 | 直接回答問題,避免使用「不予置評」等含糊不清的說法。如果無法直接回答,應說明原因,並承諾在適當時候提供更多資訊。 |
| 應對敏感問題與爭議性話題 | 強調企業價值觀 | 在回答問題時,將企業的價值觀融入其中,例如誠信、責任、創新等。這有助於提升企業的形象和聲譽。 |
| 非語言溝通技巧 | 眼神交流 | 在發言時,與記者保持眼神交流,展現自信和真誠。 |
| 非語言溝通技巧 | 肢體語言 | 保持開放的姿態,避免雙臂交叉或身體緊繃。適當的手勢可以增強表達效果,但不要過多或過於誇張。 |
| 非語言溝通技巧 | 語氣語調 | 使用清晰、堅定、充滿熱情的語氣。語氣的變化可以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並強調重要訊息。 |
| 非語言溝通技巧 | 服裝儀容 | 穿著整潔、專業的服裝,展現企業的形象和專業性。 |
危機溝通與聲明稿撰寫:將危機轉化為機會,維護企業聲譽
危機溝通的重要性
在企業經營中,危機是無法完全避免的 。無論是產品瑕疵、服務疏失、勞資糾紛,或是突發的自然災害,任何危機事件都可能對企業的聲譽和營運造成重大衝擊 。此時,有效的危機溝通就顯得至關重要 。危機溝通不僅僅是為了「止血」,更是企業展現責任感、重建信任、甚至將危機轉化為機會的重要手段 。若企業未能及時、坦誠、有效地與媒體和公眾溝通,極有可能引發「二次傷害」,導致企業聲譽一落千丈 .
危機溝通的目標在於 :
- 保護企業聲譽: 透過積極主動的溝通,降低負面消息的影響,維護企業的良好形象。
- 重建信任: 以誠懇的態度回應公眾的質疑,展現企業的責任感和解決問題的決心,重建與利益相關者的信任關係 。
- 掌握話語權: 在資訊混亂的情況下,企業應主動發聲,提供準確、全面的資訊,避免謠言和不實消息的擴散 .
- 將危機轉化為機會: 透過危機處理,展現企業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提升品牌形象和競爭力 。
危機聲明稿的撰寫要點
危機發生後,企業往往需要發布聲明稿,向媒體和公眾說明事件的經過、企業的態度以及應對措施 。一份好的危機聲明稿應具備以下要素 :
- 迅速發布: 時間是危機處理的關鍵。企業應在第一時間發布聲明,避免媒體和公眾的猜測和質疑 .
- 坦誠透明: 聲明稿應如實說明事件的經過,不隱瞞、不迴避,展現企業的誠意 .
- 表達關切與同情: 對於受到事件影響的個人或群體,表達真誠的關切和慰問 .
- 承擔責任: 若事件是因企業的疏失所導致,應勇於承認錯誤,並承諾採取補救措施 .
- 說明應對措施: 詳細說明企業已採取或將採取的行動,展現解決問題的決心和能力 .
- 提供聯絡方式: 提供媒體和公眾的聯絡窗口,方便獲取更多資訊和回饋意見 .
- 簡潔明瞭: 使用簡潔、易懂的語言,避免使用專業術語或含糊不清的措辭 .
範例:「本公司對於近日發生的XX事件深感遺憾,對於受影響的客戶和社會大眾,我們致上最誠摯的歉意。經初步調查,事件起因於[原因],我們已立即啟動應變措施,包括[措施1]、[措施2]、[措施3]。我們將全力配合相關單位進行調查,並承諾在最短時間內查明真相,提供各界一個完整的交代。如有任何疑問,請洽[聯絡窗口]。」
撰寫聲明稿時,務必注意以下禁忌:
- 否認事實: 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否認事實只會讓企業的處境更加艱難 .
- 推卸責任: 將責任推給他人或外部因素,會讓企業失去公信力 .
- 使用空洞的口號: 避免使用缺乏實質內容的口號,例如「我們將全力以赴」、「我們重視客戶權益」等 .
- 隱瞞重要資訊: 隱瞞重要資訊會讓企業失去公信力,並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危機 .
- 語氣傲慢或不耐煩: 應保持謙卑、誠懇的態度,避免使用傲慢或不耐煩的語氣 .
危機溝通的實戰技巧
除了聲明稿的撰寫,企業還需要掌握一些實戰技巧,纔能有效地應對危機:
- 成立危機處理小組: crisis management team,由企業高層、公關、法務、營運等部門的代表組成,負責統籌危機處理事宜 .
- 監控媒體與社群: 密切關注媒體和社群上的相關討論,及時掌握輿情動態 .
- 統一發言窗口: 指定發言人,確保訊息的一致性和準確性 .
- 主動聯繫媒體: 主動聯繫媒體,提供事件的最新進展和企業的立場,爭取正面的報導 .
- 積極回應質疑: 對於媒體和公眾的質疑,應耐心、誠懇地回應,避免迴避或含糊其辭 .
- 利用社群媒體: 善用社群媒體,發布聲明、更新資訊、與公眾互動,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 .
- 危機模擬演練: 定期進行危機模擬演練,檢視危機處理流程,提升應變能力 .
成功案例: 強生公司 (Johnson & Johnson) 在 1982 年的泰ylenol 投毒事件中,迅速回收所有產品、與警方合作、並推出防開啟包裝,展現了對消費者安全的重視,成功度過危機 。西南航空 (Southwest Airlines) 在 2018 年 1380 號班機引擎故障事件後,執行長立即表達哀悼、停飛同型號飛機檢查、並與大眾保持公開溝通,以同理心和積極作為,維護了品牌聲譽 .
失敗案例: BP 石油在 2010 年的深水地平線漏油事件中,初期淡化事件嚴重性,執行長的發言也缺乏同理心,導致企業聲譽受到重創 . Equifax 在 2017 年爆發的大規模資料外洩事件中,延遲公佈消息、訊息不清、客戶服務不足,同樣造成公眾信任的崩盤 .
企業主必學:如何與記者溝通,避免在媒體採訪中「二次傷害」?結論
綜觀以上各個面向,不難發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企業主必學:如何與記者溝通,避免在媒體採訪中「二次傷害」?已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責任。它關係到企業的品牌聲譽、社會形象,甚至是永續經營的能力 。每一次與媒體的互動,都是一次機會,也是一次考驗。企業主需要以專業的態度、充分的準備,以及誠懇的溝通,來應對每一次的挑戰 。
透過本文所提供的實戰指南,希望能幫助企業主們在面對媒體時,更加自信、從容,並有效地傳達企業的價值與理念。記住,成功的媒體溝通,不僅能為企業帶來正面的效益,更能建立與社會大眾之間的信任與連結 。
在快速變遷的媒體環境中,企業主應不斷學習、精進媒體溝通的技巧,並時刻保持警惕,避免因一時的疏忽而造成難以彌補的「二次傷害」 。 唯有如此,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穩健前行,並贏得永續的成功 。
聯絡【雲祥網路橡皮擦團隊】,擦掉負面,擦亮品牌!
企業主必學:如何與記者溝通,避免在媒體採訪中「二次傷害」? 常見問題快速FAQ
為什麼媒體溝通對企業主很重要?
媒體溝通是企業主塑造企業形象、建立品牌聲譽的關鍵,能提升企業知名度、贏得客戶信任,並在危機時刻穩定局勢 .
什麼是媒體溝通中的「二次傷害」?
「二次傷害」是指由於不當的媒體應對,導致原本的負面事件更加惡化,例如提供不實資訊、缺乏同理心的回應或推卸責任 .
受訪前有哪些準備工作?
受訪前應確認採訪目的與範圍、研究記者與媒體、準備關鍵訊息、收集相關資料,並擬定服裝儀容計畫 .
如何有效地設定議題,掌握採訪主動權?
企業主可以事先提供採訪大綱、設定明確的報導角度、提供獨特的觀點與數據,並強調企業的優勢與價值 .
應對敏感問題或爭議性話題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面對敏感問題時,企業主需要保持冷靜、專業的態度,並謹慎應對,勇於承認錯誤,展現同理心與負責態度,不迴避問題 .
危機發生後,企業應如何撰寫聲明稿?
危機聲明稿應迅速發布、坦誠透明、表達關切與同情、承擔責任、說明應對措施,並提供聯絡方式,同時避免否認事實或推卸責任 .
企業在危機溝通中,有哪些實戰技巧可以使用?
企業可以成立危機處理小組、監控媒體與社群、統一發言窗口、主動聯繫媒體、積極回應質疑、利用社群媒體,並定期進行危機模擬演練 .
品牌聲譽對企業有什麼影響?
良好的品牌聲譽可以吸引和留住客戶、提升員工士氣和吸引人才、獲得投資者和合作夥伴的青睞,並在危機時刻提供保護 .
除了口語表達,還有哪些溝通技巧很重要?
非語言溝通,如肢體語言、語氣、眼神等,能增強表達效果,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應保持開放的姿態、眼神交流,並使用清晰、堅定的語氣 .
有哪些常見的 CEO 媒體溝通錯誤?
常見錯誤包括缺乏發言人思維、沒有堅持訊息重點、不重視表達技巧、忽略傾聽,以及危機溝通處理不當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