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Google排名第一名,為什麼還是沒生意?換個角度看SEO的落差

SEO排名在前了,生意卻沒跟上?你不孤單

這是許多認真經營SEO的老闆會遇到的狀況——
投入大量時間和預算,終於把熱門關鍵字排上Google首頁第一名,卻發現來的流量不少,詢問與成交卻未如預期。

這不代表你做錯,而是值得重新檢視「目標、內容與行為之間是否對得上」。

不是SEO流量不夠,而是來的人不對

熱門關鍵字的確有高曝光,但搜尋的人可能是:

  • 學生、研究者、媒體記者

  • 想自學的人、比價者

  • 想免費解決問題的人

但真正會下單的客戶,可能使用的是另一種「問題導向」或「場景導向」的搜尋語句。
例如:「公司與員工發生糾紛怎麼處理?」而不是單純搜尋「法律諮詢」。

網站已完成介紹,但還沒開始轉換

許多企業的網站都具備完整介紹:公司理念、產品說明、聯絡方式……
但當客戶來到網站時,他真正需要的是:

  • 能解答他的當下問題

  • 能讓他信任你的理由

  • 能幫他下一步行動設計好流程(如表單、Line、電話)

👉 這些「從點進來到採取行動」的過程,就是所謂的「轉單架構」。

Google顯示SEO第一,不代表每個人都看到一樣的畫面

Google的搜尋結果因人而異,會根據地點、語言、裝置與使用者行為調整。
也就是說,你看到自己的網站在第一名,別人可能看到的是不同的結果。
因此客觀的排名工具或匿名模式(無痕搜尋)的比對,會是更準確的檢視方式。

其實不必等SEO排上首頁才能知道關鍵字有沒有效

SEO操作往往需要3~6個月時間,若等到排上首頁後才發現「這組字來的人不會成交」,那就比較可惜了。

有些品牌會選擇先以小額關鍵字廣告測試各種關鍵字的轉換效果
再從中挑出真正有效、有成交潛力的字詞,作為後續SEO優先布局的方向。
這樣的做法能節省時間與預算,讓SEO不再靠直覺決定方向。

SERP型態不同,決定了「哪種載體」比較有效

SEO不等於只能做網站,搜尋結果頁(SERP)中,有些關鍵字會優先顯示:

  • Google商家地圖(如「附近小兒科」、「台北健身教練」)

  • YouTube影片(如「牙齒美白推薦」、「簡報技巧教學」)

  • 新聞內容(如「企業危機處理案例」、「名人失言事件分析」)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行業更適合用影片說明、商家曝光、或新聞深度內容來建立信任與可見度,那麼SEO的施力點就不應只放在網站上。

真實案例分享 1:搜尋負評太強,怎麼講品牌都蓋不過

一位老闆長期經營品牌名稱的SEO,希望改善過去的負評印象。網站內容已經很完整,但搜尋結果仍以過往新聞為主。

後來他選擇與「網路橡皮擦團隊」合作,我們透過:

  • 安排新聞與專題稿件重塑品牌故事

  • 搭配Google商家與YouTube短影音

  • 規劃內容SEO,讓準客戶搜尋時看到正面且有溫度的資訊

不到三個月,搜尋結果前兩頁就有明顯變化,品牌形象與詢問度也隨之提升。

真實案例分享 2:從公司介紹改寫為痛點解方,搜尋結果終於帶來詢問(以幼教機構為例)

幼教機構原先的網站已具備完整介紹:園所理念、課程內容、設施環境,畫面溫暖而有質感,在地名氣與搜尋也都名列前茅,但效益隨著少子化以及附近新建園所,越來越少家長來詢問。後來評估發現,對許多家長而言,真正搜尋想要了解的是「我現在面臨的育兒焦慮,有沒有一間托嬰中心和幼兒園所能幫上忙?」

於是一起重新規劃溝通策略,分為三個層次:

1️⃣ 家長遇到的問題,我懂

根據搜尋與現場回饋,抓出以下家長常見痛點:

「在台的外國家長,看不懂中文,怎麼找有雙語又能溝通的幼兒園?」
「我只有一個孩子,怎麼知道托嬰老師真的照顧得好?」
「網路太多匿名評價,怎麼知道這家園所是真心在做事?」

2️⃣ 怎麼幫家長解決

透過具體內容策略,設計以下形式:

  • 真實家長影片(含外籍家長現身說法)

  • 園長與老師訪談短影音,說明如何回報孩子狀況與語言互動設計

  • 新聞報導與社群文章,讓園所被看見的角度不再只是自己說

3️⃣ 為什麼選我們

建立信任的方法,不是「說自己好」,而是用他人證明:

  • 家長見證與實際案例

  • 與國際教育組織合作歷程

  • 園所長年經營者的品牌承諾

這樣的內容轉變,不只是讓搜尋結果變好看,更讓家長覺得「這間園所,真的有聽見我的焦慮,也願意跟我一起照顧孩子成長」。

SEO是進場,成交靠的是信任與引導

經營SEO是許多老闆踏實耕耘品牌的表現,但若流量與生意始終無法接軌,也許不是方法錯了,而是可以換個角度看:

  • 目標客戶,會搜尋什麼問題?

  • 他們看到品牌時,信任感在哪裡?

  • 網站與搜尋畫面,是加分,還是猶豫的開始?

如果你也遇到類似情況,歡迎與團隊聊聊。協助在搜尋世界裡,說出對的故事、吸引對的人、完成對的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