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面臨品牌危機、負面新聞、客訴爆雷、甚至網路輿論攻擊時,大家第一時間會搜尋「危機處理 SOP」,市面上提供的多半是以下流程:
-
監測數據與輿情
-
發送風險提醒
-
交由內部或業主自行評估處理
乍看之下,似乎已經「建立了機制」。但真實世界中,最難的不是「知道風險」,而是處理風險,還要及時、有效、無痕、善後、修復、甚至反轉。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找錯人處理危機,會讓事情越來越糟
很多老闆在發生危機時,第一時間會找原本幫自己做行銷、廣告、甚至社群經營的團隊處理。但常見結果是:越弄越混亂,火越燒越大。
為什麼?因為….
「創意行銷的能力,與執行品牌危機救援的專業,本質上完全不同。」
行銷團隊擅長的是創造聲量與流量,設計故事與氛圍;
但危機公關則需要的,是冷靜判斷、風險評估、利害協調、媒體應對、聲譽修復、法律掌握、技術操作等一整套跨專業流程。
就像你不會叫牙醫來幫你開心臟手術,不是因為他不夠專業,而是領域不同、工具不同、風險判斷也完全不同。
真正能「落實危機處理SOP」的團隊,為什麼少?
因為這不只是寫幾封聲明稿、發幾則公告、關掉幾個社群帳號這麼簡單。
危機真正難的地方在於,它需要一個能夠手腦並用、跨部門運作、跨專業整合的團隊,而市面上擁有這樣條件的公司,其實少之又少。原因如下:
✅ 1. 不只是發現問題,而是要解決問題
多數輿情監測服務,只負責告知:「你出事了」。但真正困難的是——如何修補、化解,甚至轉化為轉機。
這需要有新聞經驗 + 法律判讀 + 輿情操作 + 技術執行 + 內部協調等能力。
✅ 2. 不是單一專業能搞定的局面
你可能需要:
-
律師處理法律風險與內容審核
-
危機公關處理新聞應對與說法設計
-
工程團隊進行搜尋優化與內容壓制
-
調查團隊了解網路來源與對手意圖
-
整合團隊統籌流程進度與客戶溝通
但光是「誰來出聲明?」這一件事,有時候就是多方協商的結果。
✅ 3. 關鍵是『落實』與『持續』
SOP不是印出來給老闆看的。真正的危機處理,是在事發72小時內能否:
-
釐清事實與風向
-
協調利害關係人
-
拿出合適說法與對應內容
-
同步控制各大平台聲量與曝光順序
-
持續3~6個月進行聲譽修復與搜尋優化
這不僅需要人力,還需要一個常態性運作的後勤團隊。
老闆該如何審核一個「能落實危機處理」的團隊?
在這個人人自稱能「處理負評」、「刪除新聞」的年代,老闆們更需要辨識能力與真實經驗的判斷方式:
✅ 1. 問:有哪些成功案例?發生了什麼事?怎麼處理?
不是只秀出前後對比圖,而是讓對方能清楚說出過程中的關鍵節點、時間壓力與處理手法。懂流程比秀成果更可信。
✅ 2. 熟人介紹,信任加分
業界傳得出名字的危機團隊,不用廣告就有熟客介紹。老闆之間彼此信任的口碑,是你最安全的第一關。
✅ 3. 實體見面,比Zoom、Meet有效十倍
處理危機需要快速的溝通、信任與臨場反應,面對面接觸能幫你快速觀察對方是否專業、有沒有誠意,也更容易判斷團隊組成的真實度。
✅ 4. 加入社團評估(例如:BNI、扶輪社)
許多專業團隊會在商業社團中互動合作。你可以:
-
參加BNI、扶輪社等社團的來賓活動,觀察他們的專業分享與業界人脈。
-
問問現場會員有沒有實際合作經驗。這些線下社群,是快速過濾真假團隊的好方法。
雲祥網路橡皮擦團隊:具備手腦並用、跨專業整合的少數團隊
這正是雲祥網路橡皮擦團隊與多數市面服務的本質差異。
我們不是只提供「提醒通知」,而是實際協助客戶執行危機處理SOP的完整方案,具備:
-
律師與徵信顧問釐清風險與對手動機
-
前新聞從業人員設計說法與內容戰略
-
SEO與搜尋結果優化技術團隊實作
-
危機後的聲譽修復與品牌重建系統
我們知道,危機不是一件事,而是一連串的變化與轉折。
我們的工作,就是把老闆從災難現場拉出來,讓他回到該專注的生意與營運本身。
如果你的品牌正站在風暴眼中
或是想預先建立一套真正能執行的危機SOP,
歡迎你找網路橡皮擦團隊聊聊。
我們不是只是提醒你「出事了」,
而是陪你一起收拾殘局,修復信任,找回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