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廠商老闆找部落客的篩選條件大部分都是以「日流量」、「總流量」為依據,近年來社群平台崛起,社群聲量或者多平台聯播變成另一個部落客選擇的顯性加分題;而藍笛當過發案的廠商、也是個部落客自由寫手。在2018年,只有一個最重要的重點…不管流量多少,寫完之後,請問…..網路後續怎麼找到這篇文章?
Facebook又對其平台進行了更改,期間依靠FB來開發工具並販售的廠商有點很淒慘,靠別人家的工具來吃飯實在風險太大..
關於FB社群如何經營行銷、粉絲團如何經營秘訣..等等的大絕招,請Google找各種社群大神來上課學習,藍笛今天只是分享幾個遇到的行銷策略案例故事,啟發啟發,打破很多想用FB經營做生意,卻毫無頭緒的框架迷思。
老媒體公司這幾年因為網路崛起,逼得不得不去轉型做網站、做社群,但往往花了大錢,卻買到一個業界即將過氣的技術或功能,或者遇到特別強調功能、美術、前後端工程的人,後續造成網站上線後運行困難,而粉絲團的粉絲人數,更是老媒體人感覺比較看得懂的KPI,無德的行銷公司於是趁虛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