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網站策略分析 » 宮廟行銷把脈 » 廟宇宮廟網站設計沒規劃,大廟看起來像小廟?

廟宇宮廟網站設計沒規劃,大廟看起來像小廟?

在網路行銷的世界裡,有一句話至今仍然受用:

❝ 不好的網站,讓大企業看起來像小公司;
好的網站,讓小公司看起來像大品牌。❞

這句話放在宮廟網站設計上,一樣成立。
我們看過無數實體宮廟建築宏偉莊嚴,雕梁畫棟、香火鼎盛,但當你搜尋它的名稱時,卻找不到正式網站,頂多是一個沒更新的FB粉絲頁。甚至有些連照片都沒有,只看到零星網友打卡,這樣的網路形象,實在太「吃虧」了。

殊不知,對於年輕一代與新信眾來說,第一印象來自網路,不是宮前的牌樓。

廟宇設計實體不能馬虎,當然網站製作也要

為什麼宮廟網站要重視設計與規劃?

宮廟建築一磚一瓦講究風水與信仰,網路世界也有它的「佈局邏輯」,若宮廟希望在現代社會持續香火興盛、傳承文化、吸引信眾,那網站就不能只是「有做就好」,而應成為接引新信眾、整理歷史文化、宣傳法會活動的重要據點。

✅ 廟宇宮廟設計網站的五大重點建議如下:

一、網站設計要「行動裝置優先」

現在是手機世代,網站設計必須以手機版優先考量,別再用那種要一直放大縮小才能看清楚的老舊排版了。
使用者體驗不佳,會直接關掉網站,也錯失一次讓信眾認識宮廟的機會。

✅ 建議做「RWD響應式網頁」:能自動偵測訪客的裝置(手機、平板、電腦)進行調整。

二、網站首頁資訊須「去蕪存菁」

過往很多宮廟網站首頁擠滿跑馬燈、歷史介紹、主委照片、理監事名單…這些雖然重要,但不是訪客第一時間想找的資訊。

建議首頁精簡至 6~8個區塊內,聚焦如下幾項:

  • 如何前往(交通資訊)

  • 點燈服務介紹與辦法

  • 最新法會/活動時間

  • 線上報名或參拜流程圖

  • 歷史文化故事入口

  • 信眾常問Q&A

其他資訊請放入次選單,並控制選單項目數不超過6個,以利手機操作。

三、與「在地行銷」結合,才會產生效益

有些廟宇明明位於市中心、交通便利,但光明燈、安太歲業務卻乏人問津;反而是郊區的廟宇,一盞接一盞地被加購?

這往往不是宮廟本身問題,而是缺乏結合在地行銷策略
網站上線只是起點,後續必須搭配FB經營、在地曝光、LINE官方帳號或Google商家串聯,才能真正把信眾「引進來」。

四、內容維護與資料備份需有制度

網站上線後,如果資訊長期沒更新,會失去信賴感。

建議內外分工:

  • 內部委員可持續操作FB、發佈即時訊息

  • 網站內容整理與備份可委由外包專業單位,確保:

    • 法會/活動資訊有紀錄

    • 宮廟歷史與照片有歸檔

    • 各類影音/新聞連結集中管理

這樣即使FB帳號遺失或被停權,也不影響整體資訊傳承。

五、網址與空間代管一定要持續追蹤

這是最常被忽略也最致命的一點。

不少宮廟網站因為委員會一改組,沒人知道網站的登入帳密、空間管理、網址續約流程,結果好不容易建立的資料與形象全部歸零。

建議每屆主委交接時,將網站帳密與技術接洽人員納入正式文件移交項目,並將網址設定為自動續約。

結語:讓網站成為宮廟文化的延伸,而不是拖油瓶

宮廟網站不是裝飾品,也不是「給年輕人看看的」。
它應該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在地信仰的入口現代世代認識宮廟的第一站

如果您的宮廟已經在思考如何擴大信眾服務、整理文化資料、推動數位轉型,那網站絕對是您不能忽略的一環。

如需快速建立符合現代需求的宮廟網站快速版本,歡迎與我們聯繫:
☛【雲祥-網路橡皮擦|廟宇網站架設服務】

✦ RWD響應式設計 ✦ 在地行銷整合 ✦ 社群串接 ✦ 文化整理顧問

相關連結:

案例分享:竹南德勝宮,台灣罕見「一廟兩宮」

網站把脈:舊媒轉戰新媒體,不該遺忘的底牌

舊媒體跟著新媒體設定的KPI規則來玩社群行銷,通常結果都差強人意,其實老媒體自己的底牌超強,卻被新媒唬弄而捨棄不用,導致編輯越做越累,可惜了,而舊媒體其實本身就擁有此項厲害的底牌,產出「原生專業文章」的功力。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