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I常被說會費高、人情壓力大、效果有限、合作遇到詐騙踩雷?身為參與6年以上的橡皮擦團隊,我們從同分會與外分會的產業交流中發現──這些「缺點」,其實也許正好反映出許多企業經營中的真實瓶頸。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BNI常見「缺點」,我們也曾聽過、甚至經歷過
參與BNI第1年,我們也和很多新會員一樣,不太懂為什麼除了每週要早起報到、還要撥時間參與培訓、一對一、帶來賓、當領導幹部等等所謂的付出者收穫,隔年即將續約前一定會懷疑「到底要不要繼續付這筆會費?」
而在過去6年裡,我們聽過太多這樣的聲音:
-
「講了一整年,生意也沒來幾單」
-
「不認識人就很難介紹」
-
「都說是合作,其實還是各做各的」
但我們慢慢發現:真正卡關的不是BNI,而是企業經營者對自己藍圖與策略的不清晰。
那些對BNI的負面缺點評論,其實是提醒自己企業缺口
1.「沒業績缺點」👉 提案沒聚焦,客群太模糊
以我們橡皮擦團隊的真實經驗來說,一開始加入BNI時,我們也習慣說:「請幫我們介紹有行銷需求的老闆。」
但這句話有兩個問題:
-
幾乎所有老闆都說自己有行銷需求,但到底是什麼需求?SEO?廣告?影片?社群?
-
就算有介紹,通常也只是在比較價格,因為我們說不清「我們跟其他行銷公司的差異」。
結果就是一年下來,名片拿了不少,但成交極少。
後來我們重新定位,明確改成:「請引薦曾經被新聞、網路負評困擾的企業主。」
甚至加上具體情境:「例如公司有被媒體報導不實、匿名爆料、FB或Google評論出現名譽問題……我們能幫忙。」
這樣一說,會員腦中就會浮現具體的畫面:「對,我朋友公司就有這種狀況」「我客戶曾經被新聞寫得很難看」。
介紹變得更準,而且成交金額更大。
❝ 精準,是讓人敢介紹、想介紹的前提。❞
2.「人情壓力缺點」👉 其實是你沒有訓練夥伴的邏輯
很多企業主會說「好像不能不介紹」或「都是硬介紹」。但我們發現真正會產生壓力的,往往是資訊不對等。
如果你無法清楚說明自己的合作對象、價值、流程,對方只能胡亂介紹。這不是壓力,是資訊焦慮。
在BNI,都要學會設計一張簡單又具體的「理想引薦開啟對話」,對方一看就懂誰適合介紹給你,怎麼介紹。
3.「合作後發現都是雷」👉 問題不是BNI,可能原本就識人能力要加強
有些人加入BNI後會抱怨:「怎麼介紹的合作對象都踩雷,還不如我自己找的」。
但想提醒的是:
❝ 沒加入BNI以前,是不是就經常踩雷? ❞
我們橡皮擦團隊過去也合作過一些品質不穩、溝通不良的供應商或外包單位,但那其實不是BNI的錯,而是當初「原本就不太會識人,只是以前沒那麼快發現」。
BNI系統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一個加速照見合作真相的場域:
-
例會週週見,三個月就能看出這個人是否守時、有紀律
-
不斷1對1會談可以快速深入了解對方專業、價值觀與應對方式
-
被多位會員信任、連續獲得介紹的夥伴,通常就是市場驗證過的選項
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踩雷,與其說BNI沒幫忙過濾,不如說——現在才真正開始練習「辨人用人」這門課。
BNI不只是團體行銷,更是企業主的成長鏡子
網路橡皮擦團隊專門協助處理企業負評、新聞危機與品牌聲譽修復。這些年來,我們看見很多企業出事,其實早有徵兆:
-
不善溝通,團隊誤解頻傳
-
缺乏曝光,客戶信任度低
-
沒有提案力,總是被比價
而BNI,就是一個每週都能照見自己盲點、校準方向、並實驗改變的地方。
對BNI的不適,其實就是企業成長該補上的「肌群」。
BNI這樣用,才能為企業加速
不是說BNI完美,但經時間知道——只要這樣做,它就能加速你企業的成長:
-
設計勾勒想要的事業藍圖夥伴:不是誰都能合作,要先想清楚「公司成長現在最缺什麼樣的人?」
-
練好每週25秒與5分鐘介紹:不只是對外,這是對內的溝通訓練。你團隊同仁也要能說。
-
把BNI當作實驗場:新產品、新話術、新策略,這裡是最安全的測試場。
-
把握信任紅利:不要急著成交,先付出後收穫。
BNI不是萬靈丹,但會幫你照見真正的問題
BNI能帶來人脈,但更重要的是,它會放大你經營上還沒補足的地方。
當你還在懷疑它的「缺點」,別人已經用它找到年度營收翻倍的路徑。
我們橡皮擦團隊從幫客戶處理危機開始,慢慢明白:
❝ 真正穩定長大的企業,不怕被看見問題,反而會在問題中找到答案。❞
如果願意開始面對,將會發現——BNI不是你企業的障礙,而是照見你成長機會的鏡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