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行銷不是喊口號,實戰案例告訴你:當顧客根據AI建議找上門,背後其實是你早已默默做好搜尋與品牌內容佈局。本文分享網路橡皮擦團隊真實案例,揭露AI推薦的背後機制與行銷關鍵。
AI行銷不是黑箱操作,而是可被預先布局的行銷策略
近年來,不少企業主開始詢問:「我要不要導入AI行銷工具?」「我的服務能不能被AI推薦給潛在客戶?」
但真正的問題應該是:當顧客問AI該買哪一間?該選哪個品牌?你是否早已在那些資料來源裡?
AI不是主動推銷員,它是資訊比對的放大器,抓取資料的來源仍舊是你熟悉的搜尋引擎:Google、YouTube、新聞媒體、商家平台、社群與論壇等。
你願不願意提早做好準備,決定了你是否會出現在AI的答案裡。
網路橡皮擦團隊真實案例,揭露AI推薦的背後邏輯
✅ 案例1:外國客戶根據AI建議,指名實體店商品
來自網路橡皮擦團隊的第一線經驗:
某客戶的品牌門市,有位外國客戶走進來就說明:「我透過AI搜尋推薦來的,想買你們這項商品。」
而他所說的AI,其實是ChatGPT──當他輸入需求時,AI從網路上蒐集到的內容中,比對出這間品牌的官方網站、Google商家、YouTube影片與新聞報導皆清楚具體、信任度高,於是成為第一推薦名單。
👉 成效:無須廣告投放,卻成功吸引外籍高價客單,自然流量帶來實體成交。
✅ 案例2:10多年來僅2位精準客戶,短時間內激增10位準客戶
另一位B2B企業客戶,過去十多年來雖經營穩定,卻苦無精準合作對象。導入網路橡皮擦團隊後,重新佈局:
-
撰寫品牌核心價值與成功案例
-
設計可被搜尋的FAQ與應用場景
-
讓品牌出現在Google搜尋、AI問答、商家評論中都一致完整
半年內,開始有10位極為精準的潛在合作客戶主動聯繫、詢問,對方來電時已經清楚品牌特色、價格帶與合作邏輯,轉換率大幅上升、洽談效率提升。
👉 成效:從「找不到好客戶」變成「好客戶來找你」,大幅降低業務時間與成本。
📖 延伸閱讀推薦:
客戶查完AI比較表才來問你?企業該如何補上AI搜尋沒說完的關鍵?
AI行銷的關鍵不是工具,而是內容是否「可被理解、可被抓取」
AI工具越來越多,不少老闆問:「我是不是該做AI影片?該買自動化廣告工具?」
其實與其從工具下手,不如先問:
「我的品牌故事、產品優勢、真實評價,有沒有出現在Google、新聞、影片、商家平台上?」
因為AI爬蟲抓的,正是這些公開資料。
AI不是創造資料,而是比對、總結、擷取你已經放上網的東西。
常見問題Q&A|企業主最關心的三件事
❓ AI行銷一定要買工具嗎?
不一定。你可以先從「資訊佈局」做起,例如撰寫FAQ、建立Google商家頁面、優化官方網站與媒體報導,這些都是AI推薦背後的資訊基礎。
❓ 我的服務比較冷門,AI會推薦嗎?
越冷門越要主動輸出資訊。因為當AI找不到明確答案時,就會回到誰的資訊最完整、清楚、易理解。冷門領域反而容易卡位,只要你有內容、有結構、有評價。
❓ 為什麼我的對手常常被AI推薦,而不是我?
檢查他們是否已經在:
-
Google搜尋結果出現過(SEO、媒體、商家)
-
YouTube有影片
-
有真實顧客的評論與新聞露出
-
品牌名稱已建立清晰的價值敘述與關鍵詞組合
觀點延伸:不要怕內容變成分母,真正被看見的是有價值的資訊
有些老闆會擔心:「寫這些內容不就被AI拿去當分母?」
但其實,AI只會選擇夠具體、有價值、能被比對與驗證的資訊。
當你是那個主動輸出故事、提供解法的人,AI就會更傾向於引用你、推薦你。
別怕成為分母,怕的是你根本沒出現在表單裡。
📖 延伸閱讀推薦:
👉我們也怕內容被AI拿去用,但不寫,就沒機會了
你提供的內容,決定你是否是AI眼中的答案
AI行銷的重點,不在於花多少預算買工具,而是你是否願意把品牌價值、服務實力、顧客見證,有策略地擺上搜尋引擎。
因為在AI時代,搜尋不再只是人類在看,更是AI在幫你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