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不是只處理法條與證據,更要懂得管理當事人情緒。選錯案、不信任專業、輿論失控,都可能讓案件崩盤。本文解析律師如何在接案初期判斷風險、選對客戶,並結合網路輿情、公關與外部團隊聯合作戰,打造穩定有效的專業節奏。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律師接案前:判斷的不只是案件,而是「這個人」
在法院打贏官司,不代表案件就算成功。
許多律師最終感到挫折,反而不是來自法庭,而是——當事人的情緒風暴與不信任。
身為律師的你,是否曾經:
-
好心幫忙,卻換來指責「你都沒幫我想辦法」?
-
案子打到一半,當事人突然換人、翻臉,甚至放話傷害你的名聲?
-
案件結束了,但Google、Dcard上還是一堆抹黑資訊,客戶要你負責「清除」?
這些,可能都來自一開始就選錯了當事人與案子。
為什麼律師接案要先評估「當事人情緒穩定度」?
因為情緒,決定專案的走向與結果。以下是律師在面談階段應優先評估的三個面向:
1. 當事人是否願意面對真實?
有些客戶會掩蓋對自己不利的事實,只希望律師「幫他說出好聽的版本」。這類案件後續容易產生翻盤、信任崩解問題。
2. 當事人是否尊重專業?
若一開始就干預法律策略、情緒勒索,或強烈要求「你幫我怎麼樣就好」,合作過程會變成災難。
3. 當事人是否具備長期合作意願?
很多案子不是三個月能解決的,若當事人只想要「立刻發聲、立刻清除、立刻勝訴」,代表風險很高。
現代律師不能只打官司,還要應對「網路輿論風暴」
案件一旦進入公眾討論區,就不只是法庭的事。
許多律師在承辦以下案件時,會受到「場外輿論干擾」:
案型 | 可能的輿論風險 |
---|---|
勞資糾紛 | 公司內部匿名爆料、PTT黑文 |
離婚/監護權 | 親友側拍放上網、Dcard情緒討論 |
公開人物案件 | 新聞過度渲染、YouTube側翼剪輯 |
商標/名譽侵權案 | 當事人要求刪文、刪評論,但不知道從何開始 |
這些輿論問題,超出了律師的專業範圍,卻深深影響案件節奏與當事人信任。
律師需要建立「聯合作戰團隊」:專業分工、共同守住節奏
律師的主場是法院,而不是論壇。
與其硬撐,不如整合合作夥伴,交給信任的專業處理:
✅ 網路橡皮擦團隊的支援方向
案件階段 | 支援內容 |
---|---|
初期 | 搜尋風險分析、論壇/新聞/商家曝光評估 |
中期 | 負面新聞節奏控制、Google搜尋優化 |
後期 | 名聲重建、品牌故事整合、公關稿規劃 |
✅ 合作後常見結果
-
客戶不再重複問「要不要提告網友?」
-
案件節奏不被Dcard或Google評論干擾
-
當事人對整體案件的信任度提高,專案順利推進
律師QA常見問題整理:
❓律師如何篩選願意配合的當事人?
→ 評估三大點:是否講真話、是否尊重專業、是否能接受非立即見效的結果。
❓當事人在Dcard、Google商家評論、新聞中被攻擊,該由律師處理嗎?
→ 不一定。應視狀況交由「網路輿情處理」或「公關團隊」處理,律師可協助研擬法律風險與提告選項,但不宜單打獨鬥。
❓律師可以自己處理網路刪文嗎?
→ 多數平台(Google、論壇、新聞)需要具備特殊申訴流程、證據蒐集與SEO理解,建議與熟悉機制的團隊合作。
❓如果客戶在媒體上說錯話、造成反效果,該怎麼辦?
→ 案件應有完整「發言策略」,媒體接觸點由公關或危機處理單位規劃,律師則保持法務立場。
選案是保護客戶,也是保護你自己
律師不是萬能,但可以是穩定關鍵局勢的那個人。
當你能判斷哪些案子該接,哪些情緒該避,並串連正確的外部專業,就能讓你的執業之路少踩很多雷,也更有成就感。
如果你正處於以下情況:
-
案件牽涉重大輿論風險
-
當事人情緒不穩,信任感低
-
案情被媒體/網路失焦扭曲
-
案件結束,卻仍有Google負面曝光
👉 歡迎與【網路橡皮擦團隊】聯繫,協助建立聯合作戰系統,讓律師專心打好官司,我們處理其他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