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片對Google搜尋與廣告投放,都有絕對優勢
-
Google搜尋結果常出現YouTube影片卡,尤其是品牌名稱、產品關鍵字、服務疑問句
-
使用者對影片的點擊率與停留時間高,影片有助Google評估該頁面「值得推薦」
-
嵌入影片的網頁,SEO分數往往高於純文字頁
-
更能傳達專業形象與信任感,尤其適合服務導向或高單價產業
📣 除此之外,影片對廣告投放的回報也非常直接:
-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廣告中,影片素材的點閱率與互動率通常高於靜態圖片
-
若影片經過好腳本與真實客戶畫面設計,更容易獲得信任與轉單
-
影片能一次用在:SEO/廣告素材/網站首頁/簡報開場/客戶介紹,效益倍增
👉 換句話說,一支好的影片,不只對搜尋「有幫助」,也能成為你廣告投資的「放大器」。
二、為什麼企業主遲遲不做影片?三大門檻解析
1. 認知門檻:
覺得影片屬於大企業,自己只是做服務或傳產,不需要「形象影片」。
2. 產製門檻:
有了AI,產製影片已經不再困難,
腳本可以請ChatGPT協助、畫面可以用AI生成、配音也有自然口音的TTS工具。
甚至幾分鐘內就能生成一支「看起來還可以」的介紹影片。
👉 但這也帶來新問題:影片變得「一樣」,觀眾無感。
當每間公司都能用AI生成差不多的素材,
真正能讓觀眾停下來的,反而是「真實感」——
比如:
-
真人老闆親自出鏡
-
真實顧客受訪畫面
-
現場拍攝、產品實際使用過程
-
團隊文化的紀錄
AI會降低門檻,但也放大了差異。
未來影片不是做不出來,而是「做得真不真」才有差別。
3. 信任門檻:
「拍完有人看嗎?搜尋真的會看到嗎?」
如果搜尋仍是負面新聞或錯誤故事順序,影片容易變成孤島,沒有效果。
三、不是影片沒用,而是你沒有佈局搜尋邏輯
影片不能只拍完丟上YouTube,要配合以下策略才有效:
-
根據搜尋意圖設定影片標題與說明欄
-
用問答結構設計內容,讓影片符合「搜尋者」的關心
-
搭配新聞稿、官網、商家、社群整合曝光,形成正向搜尋陣列
-
若已有負評,影片能成為翻轉搜尋順序的關鍵素材之一
四、短影音適不適合:社群 vs 搜尋的分界點
✅ 短影音的優勢(社群推廣適合):
-
製作快、成本低、演算法容易推送
-
適合吸引注意、塑造品牌印象
⚠️ 但它的限制是:
-
不容易被Google收錄,搜尋力弱
-
訊息太短,難建立信任
-
不適合專業型、高單價、需解釋多的產業
📌 小結論:短影音是入口、不是全部。你還是需要一支能夠讓搜尋者信任的主影片,來承接真正想了解你的潛在客戶。
五、與其問「影片有沒有效果」,不如問:
「搜尋我品牌的人,會看到什麼樣的影片?」
影片是搜尋行銷的「加速器」,
但如果搜尋邏輯錯誤,影片只是讓誤會更快曝光。
六、AI影片崛起企業如何因應
AI影片可以幫你開場,但「真人、真話、真顧客」才會留下。
別再只問「影片會不會有效果」,因為:
拍對的影片,搜尋看得到、廣告點得動、客戶也更相信你。
問問自己:當有人搜尋或AI詢問你家公司的名字時,會出現什麼樣的畫面?
那就是你的品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