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企業在轉型、推出新產品或處理誤解後,會希望透過「上新聞」來重塑形象或強化信任。
但你是否也曾遇過這些情況:
「發了好幾篇新聞,但業績沒什麼起色…」
「網路搜尋查公司,還是出現幾年前的爭議…」
「花了錢曝光,結果好像只有我們自己在看?」
其實,新聞不是「發得多就好」,而是必須經過設計,讓對的人,在適合的時機,接觸到你想被看見的樣貌。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三種上新聞方式,你選對了嗎?
方式一:不用錢,靠議題吸引媒體主動報導
這類方式仰賴話題力或突破性,讓記者主動報導。常見於展場活動、新創團隊得獎、老品牌轉型、或社會議題參與等。
優點:
-
真實感高,讀者信任度強
-
若議題具擴散性,其他媒體可能跟進報導
限制:
-
時間與角度難掌控,曝光重點不一定對齊品牌目的
-
並非所有企業都有足夠吸引力被主動報導
方式二:付費上稿(媒體業務部廣編稿)
媒體開放新聞刊登平台,企業可付費快速曝光,例如今周刊、工商時報、聯合新聞網等皆有提供上稿服務。
優點:
-
內容與時程可控
-
成本相對穩定,執行迅速
限制:
-
有被讀者識破為「宣傳」的風險
-
多為短期曝光,不易長時間留下印象
-
若未搭配其他曝光節點設計,效果有限
方式三:整體新聞與曝光節點配置(策略型佈局)
這種方式不只追求曝光,更著重在「打造能被長期記住的品牌印象」。從內容設計、平台選擇、影音延伸、到對外呈現節奏,皆有規劃。
優點:
-
能將企業想被看見的樣貌長期保留在網路上
-
每篇新聞都有其作用位置與目標對象
-
可整合商家、社群、影音、招募與招商需求的曝光節奏
限制:
-
須進行中長期規劃與維護
-
成本略高,需與有經驗的策略團隊合作
項目 | 不花錢(議題吸引) | 花錢上稿(媒體業務) | 整體策略(品牌佈局型) |
---|---|---|---|
主動權 | 記者主動,企業被動 | 企業主動,可控內容 | 企業主動,配合策略規劃 |
內容掌控 | 限制高,易被改寫 | 可掌控內容與標題 | 量身設計,符合品牌定位 |
曝光時間 | 不可預期,需等機會 | 可指定時間發佈 | 配合品牌節奏安排曝光節點 |
影響力 | 視議題強度而定 | 通常僅單次曝光 | 長期建立品牌信任與可見度 |
媒體可信度 | 高,為主動報導 | 中,視平台而定 | 可結合可信媒體+多平台佈局 |
適合對象 | 有議題、有話題可炒作者 | 想快速曝光的公司 | 需重塑形象/長期經營者 |
限制與風險 | 無法掌控曝光重點與時間 | 易被看穿為廣告,無延伸效益 | 成本略高,需策略思維與執行團隊 |
延伸價值 | 若媒體跟進則高,但不可預期 | 一次性,容易消散 | 可延伸影音、商家、官網與社群整合 |
適合用於 | 公共議題/得獎事件/社會參與 | 新品上市/招募訊息/快速應用 | 危機修復/轉型佈局/國際曝光/信任重建 |
發新聞前,該先問的 5 個問題
1. 網路上第一眼看到我們公司,長什麼樣子?
很多公司已經進行轉型或換團隊,但網路上的第一印象仍是過去的爭議與負評。這樣即使發了很多新聞,也可能被誤解成「最近又出事了」。
✅ 建議:
先盤點品牌的曝光順序,調整網路呈現後再放大宣傳。
2. 這篇新聞想讓誰看到?
是潛在客戶、合作廠商、求職者、還是投資人?每種對象關心的角度不同,新聞選題與平台自然也該不同。
✅ 建議:
把新聞內容寫給對的人看,而不是寫給所有人。
3. 這則新聞有沒有足夠的「故事力」?
不是每個產品上市都能當新聞,必須用「挑戰、突破、創新、關鍵轉折」等元素去設計故事,才能引起注意。
✅ 建議:
設計一個能讓人願意點開來看的理由,比什麼都重要。
4. 新聞會被保存多久?多久後還看得到?
有些平台過一段時間就會移除舊新聞;有些即使不下架,也難以被找到。真正有效的新聞,是在關鍵時刻還能被點到的那一篇。
✅ 建議:
選擇具備長期留存、可複合利用的平台,而非一閃即逝的臨時曝光。
5. 發完新聞之後,後續的成效追蹤與下一步?
新聞不是結束,而是對外訊息管理的開始。如果沒有人幫你追蹤點擊路徑、關注者輪廓、擴散途徑,這些資源就會白白流失。
✅ 建議:
將新聞納入品牌整體內容節奏,定期補強或延伸。
真正有效的新聞,不是聲量,而是留下「能被記得的印象」
雲祥團隊常分享說:「與其發十篇一閃即逝的新聞,不如發一篇在對的時機被點開、留下信任感的新聞。」
這樣的新聞,就像企業的數位門面,不只介紹你是誰,更傳遞出你想成為誰。
打造值得被看見的新聞,需要這三步
🧩 第一步:網路形象盤點
-
公司名稱搭配產品、服務、事件查詢
-
了解品牌目前在網路上的呈現狀況
-
評估是否有與當前狀態不符的舊內容需處理
🧩 第二步:新聞與媒體策略設計
-
設計能讓人想轉發、想深入了解的主題與故事線
-
搭配適合的平台與媒體資源
-
內容設計兼具新聞性與延展性
🧩 第三步:曝光節奏與內容節點整合
-
可結合Google商家、YouTube、社群、網站FAQ等曝光節點
-
每月檢視網路形象變化,補強關鍵版位
-
與影音或延伸故事形成內容集群,提升曝光連續性
讓新聞留下價值而不是只有一瞬間
若企業老闆曾有以下情境,或許是該重新設計新聞策略的時候:
-
✅ 品牌曾有過誤會或爭議,仍被網路第一頁呈現
-
✅ 花錢上新聞卻無感,無人點閱、無人記得
-
✅ 希望用新聞做招募、招商、信任建立
-
✅ 想要從短期曝光,轉為長期經營內容資產
讓每一篇報導、每一次曝光,都成為品牌信任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