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迷失、自我膨脹、脫離實戰,是數位時代常見的陷阱
在數位轉型與網路行銷飛快演進的今天,「行銷講師」這個頭銜越來越常見。但我們是否曾反思:這些站上講台分享經驗的人,是否還保有持續學習的能力?還是早已被掌聲與光環吞沒,離市場越來越遠?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孟子提醒我們:「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當一個人太習慣當老師,太容易對他人指點江山、爭辯對錯是非,就容易陷入自我滿足與傲慢,停止成長。這句古人的智慧,放到現今的網路行銷圈,依然切中要害。
網路時代,誕生無數「名師」
從最早的「SEO講師」、「文案講師」、「廣告投手講師」、「GA分析講師」、「品牌講師」到社群興起後的「社群行銷講師」、「電商行銷講師」、「數位轉型講師」、「短影音講師」……這幾年,隨著AI崛起,「AI行銷講師」、「AI簡報講師」、「ChatGPT講師」、「AI文案老師」也紛紛登場。
打開臉書或LinkedIn,幾乎每天都會看到有人宣稱「開課了!」或「這堂課讓你成為AI時代的先行者!」彷彿只要有人按讚、有人聽課,就能站穩專家之名。
但問題來了:
你現在教的內容,還是你自己親自驗證過、每天實戰使用的嗎?
還是只是複製別人的說法、參考熱門影片內容後整理成講義,便掛上「老師」的名號?
從實幹高手 → 被名聲毀掉的專家
許多優秀的廣告操盤手、內容經營者、甚至創業家,原本戰力十足。但一旦踏入「講師圈」後,卻逐漸遠離實戰,只剩教學。他們變得:
-
不好意思問問題:因為你是老師,怎麼可以說「這我不懂」?
-
無暇深入測試:因為忙著投影片和開課,沒空研究最新演算法。
-
被學生誤解為神:反而被期待「每題都要有答案」,於是只能硬撐。
久而久之,那些原本精湛的技能,開始生疏。講義還在更新,但內心早已跟不上時代。
AI講師爆紅,更要保持清醒
在AI熱潮下,不少講師快速轉型「教AI工具」、「教AI簡報」、「教AI寫文案」,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最怕的是:沒有實戰經驗、沒有產業理解,就急著開班教學。
AI本來就該加速實作、輔助創作。但若只是教「怎麼讓AI寫東西」,卻自己早已不寫、不試、不碰第一線,怎麼帶給學員真正的成長?
真正的老師,是永遠的學生
真正厲害的網路行銷顧問、數位講師,從不迷信掌聲,也不因流量而自滿。他們在講台下更努力:
-
每週還是跑客戶、看報表、做廣告。
-
每天研究AI工具、測試prompt效果、比較不同策略。
-
遇到不懂就問、不藏私分享、不害怕被挑戰。
因為他們知道,講師只是過程,不是職銜;學習與實戰,才是終身職業。
榮耀可以享受,迷失不可原諒
演講與教學,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回饋。但千萬不要讓它變成讓你脫離市場的藉口。
名聲如果讓你不敢問、不敢錯、不再進步,那麼它不是光環,而是枷鎖。
讓我們一起謹記孟子的話,也致敬南懷瑾的提醒——
永遠做個學習者,而不是被稱為「老師」就停止學習的人。